新华网北京4月10日电(记者李志勇)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铁电动客车10日通过专家组验收,成本比进口同类产品低30%。
自主知识产权地铁电动客车项目开始于2002年,在国家发改委和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的指导下,北京地铁运营公司、长春轨道客车公司等企业组成联合体进行自主知识产权地铁电动客车的研究工作。
据了解,1969年我国建成第一条地下轨道,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都相继建成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除了北京地铁1号线和2号线的455辆老车外,近年来投入使用的都是配备了目前世界上先进传动系统的地铁列车,而此系统的核心技术均掌握在国外跨国集团手中。
铁道部原副总工程师周诩民说,与目前使用的设备相比,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铁电动客车将降低30%的成本,并且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成本还将不断降低。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姜帆介绍,完成专家验收后,表示该项目在技术上已经达到要求,接下来将根据市场需求等情况决定是否投入最后批量生产。
据介绍,2010年至2015年,国内规划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总长度达到1700公里,投资超过5000亿元。其中,北京、广州、上海的投资均超过1000亿元。到2020年,国内将有超过2550公里的地铁线路,总投资超过8000亿元,需要的地铁车辆约3300辆。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