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9年就业形势 > 2009年就业形势消息

大学生招聘会虚设岗位 “作秀招聘”引质疑

  新华调查:招聘会为何出现“作秀招聘”?——大学生招聘会虚设岗位现象调查

  新华网上海4月10日电(高路、李楠)即将大学毕业的祖立国最近有些“求职疲劳”。

  从去年底开始找工作以来,平均每周“挤”两场招聘会,已经“挤”了近20场,投出简历100多份,但至今收到的回复只有寥寥几张。


  几天前的一个周末,祖立国走进设在上海虹口足球场的一场招聘会,一家物流公司的招聘信息让他看着挺眼熟。这家企业十多天前曾在另一场招聘会上收过他的简历。招聘人员认出了他,“友善”地悄悄提醒说:“别投了,最近我们参加了5场,岗位是重复发布的,但具体招不招人还没定呢。”

  眼下,为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各界正积极采取措施为他们牵线搭桥。然而,在不少招聘会上,却有一些企业拿着虚设的岗位信息“招而不聘”,徒耗着大学生们的奔忙。

  信息现“迷雾”,岗位带“水分”

  祖立国是今年上海应届毕业生大军中的一员。民办三本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履历普通的他深感找工作的艰难不易。但这位自称“招聘会跑得最勤”的大学生,在忙活了几个月后渐渐发现,求职不成的原因似乎不光是“能力不够强”这么简单。

  “跑过的招聘会越多,眼熟的企业也就见得越多,有的企业重复参加,我碰见了好几次,都跟招聘人员混"熟"了。”祖立国说,“但我一直觉得奇怪,有的企业每次能带回上百份简历,过了两三个月,发布的岗位还是一个没少,难道到现在还没招到一个人吗?”

  心存疑惑的大学生并非少数。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系应届生郁涛威说:“招聘会上有一家公司,系里所有同学都去投了,算上其他学校的日语专业学生,估计他们收到的简历能有几百、上千份了,但大家等到现在,还没有一人收到过回复。”

  企业到底招不招人?在最近几场招聘会上,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询问企业的招聘人员,一些人的回答相似而耐人寻味:“招多少人?呃……我们肯定会招……什么时候招?等我们通知吧!”而在一家参加过多场招聘会的企业摊位前,记者问起目前招聘具体进行到哪一步时,招聘人员摆摆手说:“不清楚,我只负责收简历。”

  记者采访发现,迫于今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众多毕业生都选择到招聘会“海投”简历以争取更多的面试机会。但让不少学生感到“迷雾重重”的是,部分企业到处收简历,却迟迟不发面试通知,招聘信息成了某种意义的“作秀”。

  上海大学金融系应届生黄柯钧说:“学校主办的招聘会还行,但也有企业是"水"的。至于外面的招聘会,我绝对不会再去了,基本上是浪费时间!”

  “跑”得多了,一些求职者也有了经验。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系应届生刘汀屿说:“有的企业"水分"很大,岗位待遇写得花好稻好,根本就不可信。还有一些说"只招一人"的企业,我们都知道言下之意就是不招人。”郁涛威说:“有的企业收简历时,根本不作筛选,一场招聘会就抱回几百份简历,根本看不过来,也就不可能发面试通知。这样的企业肯定是在"作秀"。”

  企业为何发布“虚设的岗位”

  既然不急着招人,甚至根本没打算招人,这些企业又为何要发布岗位佯装招聘呢?

  记者调查发现,打量各类大学生招聘会,虚设岗位的情形可大致归纳为四类,而背后的意图也各不相同。

  一是借招聘之名做宣传、打广告。

  上海一家小型商贸公司的招聘负责人对记者透露,参加招聘会是中小企业“做宣传”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她说,参加招聘会支出只不过是一笔摊位费,而上海一些周末大型招聘会的摊位费为600元左右,最贵的上海万人体育馆也只要1000多元,“招聘会上人流多,在那里挂大幅介绍,发放宣传资料,企业受关注度就能大大提高,顺便也能招几个人才”。截至目前,这家企业已参加了多场招聘会,重复发布的10个岗位包括物流经理、销售经理等,但她坦言,真正要招用的远没有这么多。此外,不少企业还会付钱给一些商业性网站,通过发招聘信息等形式打广告,网站受利益驱使,就会重复发布甚至“虚构”这类信息。

  二是“内定”人选后“走程序”。

  一些招聘信息即使是真的,也可能存在“水分”。复旦大学广告系一名应届生对记者透露,自己曾在一家外资企业当过实习生,经员工推荐,目前已被公司“内定”,但“公司对外的招聘信息仍然要发布出去,毕竟程序还是要走的”。在不少求职者眼中,这种招聘带来的损害更大,因为经过笔试、面试等多道“工序”去争取一个早已属于别人的岗位,等于白费时间和精力。

  三是招聘会主办方、企业为“双赢”心照不宣。

  记者发现,一些人才市场为了夸大招聘规模,会放任企业虚构岗位以充实信息量,有的甚至心照不宣配合作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虚有其名的招聘信息很可能成为部分招聘单位和招聘中介搞“双赢”的工具。

  四是应付政府号召“走走形式”。

  在各级政府大力促进就业的当前一段时期,个别政策却被部分钻空子行为所异化。杨浦区创业园一家企业总经理透露,以往企业参加招聘会要付摊位费,迫于今年的就业形势,有的政府部门改变了做法,不仅免去摊位费,还给参加招聘会的企业补贴200元,“今年我们本不打算招人,但既然出钱给我们去,我们就报了几个"空"岗位,到时收了简历也不会发面试,这等于"作秀"”。

  破除“作秀招聘”不能光靠企业自律

  大学生们发出了求助声。东海学院应届生陆成杰说:“我们不仅需要就业信息,更需要真实的就业机会。”

  那么,谁负责为他们厘清真伪、还原真实?

  “找工作就像谈恋爱一样,学校会尽量提供好的信息,但毕竟只是服务机构,关键还要靠学生和企业谈。”复旦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教师沈斌说,“我们会审查公司的资质,不会让不规范或很不理想的企业进来。但双方怎么谈,我们就无法负责了。”

  这一难题不仅对于高校,对于招聘会主办方而言也同样存在:只能审查企业的招聘资格,但无法审查企业是不是真的招人。而一些企业钻的正是这个空子。

  上海2003年颁布的《上海市人才招聘会管理试行办法》对招聘单位作出规定:“应如实公布拟聘用人才的岗位、数量、条件、待遇等相关信息”;“不得采用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招聘人才”;“对提供求职资料的应聘者,应在招聘会后一个月内是否聘用予以答复”。

  对此,复旦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唐晓林认为,这一《办法》没有明确对违规招聘单位的惩戒措施,而仅仅依靠企业和行业自律显然是不够的。因此,主办方理应更多地“擦亮眼睛”,有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绝不能放任自流。

  上海市总工会政策研究室就业专家陈晖认为,要从根源上破除“作秀招聘”,提高毕业生求职的效率,政府部门应有更多作为。目前,各地不少现场、网上招聘会“看上去热闹”,但许多发布的岗位最后没有真正招人,这给参加招聘的学生带来挫败感,增加了成本,拉长了时间。他建议,政府应尽快完善就业市场的信息管理,实现招聘信息真实透明,比如针对原劳动部门、原人事部门、各高校等各做各的劳动力市场平台、信息相互孤立的情况,加快整合,以增加市场信息的公信力。

  值得期待的是,上海目前正加快构建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整合原先因部门界限而被人为分割的劳动力市场,重复岗位、虚设岗位的现象有望受到遏制。

  谁挡了大学生就业的道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将达610万,约占城镇新成长劳动力总量一半以上,加上历年毕业后未及时就业的大学生,今年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达700万人以上。

  撇开金融危机影响和人口膨胀因素不谈,制约大学生就业的“瓶颈”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政策性壁垒太多;二是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太大;三是城乡二元体制长期存在。>全文
(责任编辑:杨建)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祖立国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