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条途径破解村干部“人选难”、“不会干”、“不想干”和“干不好”问题
本报讯(记者周前进)记者10日从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上获悉,为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我省将通过创新培养选拔机制、强化教育培训、深化保障激励、创新管理监督方式4条途径,解决村干部“人选难”、“不会干”、“不想干”和“干不好”问题。
破解“人选难”
本村人可以到外村当“官”
我省今后将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打破本村人当本村“官”的传统模式,采取公开选拔等方式,切实把符合要求的党员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
对富裕村,重点从优秀现任村干部、致富能手、返乡农民工的党员中选拔;对地震受灾村和贫困村,重点从市、县、乡机关选派;对“问题”村,重点从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县乡机关事业单位退休、提前从离岗党员干部职工中选拔拟任人选;对民族地区的村,采用公推直选和党委任命相结合的方式,重点从政治立场坚定、鉴别力强、作风过硬的优秀村干部、退伍军人的党员中选任。
此外,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干部”计划和“一村两名后备人才”计划,深入开展“三向培养”活动,注意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切实解决后继乏人问题。
破解“不会干”
把村党支部书记纳入培训规划
经济发展能力不强,落实方针政策能力不强……针对一些村干部眼界不够宽广、信息渠道单一,思路不清,点子不多,错失不少发展良机的问题,我省将在解决“人选难”的同时通过强化教育培训切实解决好村干部“不会干”问题。
根据安排,我省将整合培训资源,大力实施村干部“素质工程”,突出抓好现代农业、农村适用技术、市场经济、灾后重建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把村党支部书记纳入整个干部培训规划,每年县级以上党委部门组织集中培训不少于7天,并要求县委书记亲自授课。对其他村组干部,也要分期分批组织培训,联系乡镇的县委领导干部要亲自授课。坚持“听得懂、学得会、能管用”的原则,大力推广菜单式培训,把理论培训与典型示范培训、实地考察学习与短期实践培训结合起来,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破解“不想干”
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
村干部报酬待遇偏低,有的与外出务工的农民相比收入差距较大,加之村干部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对此,我省将通过深化保障激励措施予以解决。除落实前期省政府《关于调整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及办公经费补助标准的通知》(本报3月29日报道)提出的新标准外,我省还将参照有关精神出台农村基层干部养老保险办法,为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村干部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其中,2010年底前为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全部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对正常离任但没有享受养老保险的,给予一定生活补助;对工作出色、群众口碑好的村党支部书记,推荐提名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特别优秀的选拔为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为乡镇公务员或招聘为乡镇事业单位人员。
破解“干不好”
建数据库实行信息化管理
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村党支部书记登记造册工作,年底前建好数据库,实行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信息化管理。调整村党支部书记由乡镇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并报县(市、区)委组织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