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旁的排水渠里爬满了小蛤蟆 |
百米水泥路挤上万小蛤蟆 地震专家:数据正常
从4月9日上午开始,在江津区李西路的一条支路上,上万只小蛤蟆(蟾蜍)竟集聚在一段近百米长的路面上,引来路人驻足观看。对此,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专家表示,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江津村民 蛤蟆多得无处放脚
昨日下午2点左右,记者在江津区李市镇往西湖镇方向4公里处的一条水泥路面的支路上看到,路旁的排水渠和草丛中,到处都是长约1厘米、拇指般大小的黑色蛤蟆。
村民郭如蓉告诉记者,9日上午8点过,她回家时发现水泥路两侧堆满了密密麻麻的小蛤蟆,“下雨天有蛤蟆很正常,我根本没在意。”郭如蓉说,当天中午,邻居又告诉她,在长约近百米、宽约1米的水泥路上全是小蛤蟆。
“蛤蟆多得脚都放不下!”一王姓村民说,9日中午时,他和同伴发现水泥路上有上万只小蛤蟆,多数蛤蟆还在跳,好像在搬家。该村民表示,小蛤蟆最多的地方伸手就能捧起一大把。附近多数村民表示,他们从未见过这么多小蛤蟆。
地震专家 监测数据非常正常
“蛤蟆的异常现象,难道跟地震有关?”当地不少村民很关心。对此,江津区地震局专业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两天的监测数据非常正常,在江津整个地区范围内没有发现明显的地面振动。市地震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已派工作人员到现场调查。
林业专家 自然现象不必恐慌
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专家称,类似情况今年在酉阳也曾出现过,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村民不必因此恐慌。因为目前正值春季,连日来气温适宜,为蛤蟆卵的孵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其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蛙群。当蛙群密度超过一定量时,幼小的蛤蟆便会自然散开,寻找新的出路和空间。
另据江津区农业局植保站韩站长介绍,蛤蟆群居现象形成的原因可能有三方面:首先,自然生态条件较好,小蛤蟆成活率较高;其次,前段时间的高温干旱,形成了很多小的水洼,也造成了小蛤蟆的群居;最后,小蛤蟆本来就有群居的习性。
记者 景丹 通讯员 田思进 侯祥 实习生 徐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