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青岛4月12日电 记者宋学春从青岛啤酒公司获悉:4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青岛啤酒“提高质量纪念日”,4月是青啤人的“啤酒质量月”。今年,青啤公司审视啤酒的质量管理,为从认识上、行动上和观念上提升自己,围绕《《食品安全法》》组织了一系列具有青啤特色的活动,
内部意识强化:学习《食品安全法》, 根植安全意识。
4月11日,青岛啤酒公司邀请来了《食品安全法》的重要起草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李援先生,给青啤领导、酿酒师及技术员工等培训《食品安全法》的常识。
青岛啤酒选择在质量月期间加强食品安全法律知识的学习,就是要在公司上下统一认识、明确要求,加强质量的内部“监管”:一方面,加强企业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管理,进一步规范包括采购、生产、物流等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从法律的角度统一员工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学习《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明确生产各个环节的要求,每一个涉及到产品安全的岗位都要总结并明确自身的要求,做到真正的为消费者把关。
据了解,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董事长金志国曾连续四次建言加快建立《食品安全法》,可谓“情有独钟”。今年3月他在参加两会期间,曾感慨“食品安全终于有了"尚方宝剑"”,对《食品安全法》的出台感到格外高兴,并“趁热打铁”提出了加快建立《酒法》的议案,提议要规范酒类的生产销售,“给百姓管出一壶安全酒”。
生产流程培训:践行工艺“法律”, 把关产品质量。同日,青岛啤酒酿酒师还举办了工艺“法律”的培训。所谓的工艺“法律”,指的是青岛啤酒严格的工艺操作规程,是给青岛啤酒生产一线的所有员工划定的“红线”,是食品安全在生产一线的实施保障。
据介绍,一瓶青岛啤酒的生产涉及到1800多个质量控制点,在每一个控制点,生产一线的员工都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酒液达到规定的标准,真正做到“为消费者把关”。青岛啤酒施行的是最严格的质量标准,青啤的内控标准是高于国家标准的,而且从采购、制造、物流、销售到消费者,实现了全过程的品质保障,每一瓶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啤酒都执行了统一的质量管理。同时,为了保证工艺“法律”得到认真地贯彻,青啤还有一批“法官”队伍,哪里出现哪怕一丁点儿的质量问题都逃不过他们的“法眼”。这些“法官”除了青岛啤酒的品酒师外,还有青岛啤酒研发的“基因芯片”、“风味物质图谱技术”等。
譬如,青啤建立了全方位的品评制度,每一批次、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品酒师的嘴巴这一关:麦汁要品评、酿造用水要品评、酒液过滤前要品评、过滤后还要品评,甚至连刷洗管道的水,也要品评;酒瓶瓶盖里的垫片,也要“煮汤”之后品评。全方位、无缝隙的人工品评保证了即便有些微的异味,都可以追溯出产生问题的环节和部位,形成品质的持续保证。
消费安全延伸:引导消费方式, 推动健康饮酒。“作为酿酒师,首先是要生产出高质量的啤酒,让消费者"饮健康酒";另一方面,还要倡导消费者健康饮酒,也就是让消费者熟悉饮酒常识并坚持理性饮酒的习惯。”青岛啤酒总酿酒师董建军的话颇有深味。他表示,作为产品质量安全的延伸,对消费者进行健康饮酒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青岛啤酒要将食品安全的理念灌输给消费者,告诉消费者怎样饮酒是健康的、“安全”的,毕竟,说到底,消费者安全才是真正的产品安全,这才是“食品安全”的最终目的,也是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作为今年青啤质量月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青啤50多家生产厂的总酿酒师们为了向广大的消费者宣传健康饮酒常识,推行健康饮酒理念,今年特意将“健康饮酒、饮健康酒”的互动平台搬到了最接近消费者的街头,与广大的消费者实现零距离的接触,直接了解消费者对健康饮酒的看法,同时将健康饮酒的意识直接传输给消费者。
“适当地饮用啤酒有益健康,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是任何事情都要行之有度,过犹不及。”这是青岛啤酿酒师们的共识。
青啤公司领导班子认为:“作为啤酒制造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高品质的产品是企业生产的核心所在,而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制造商,消费者的利益在企业的价值观中永远占据至高无上的位置。采购、制造、品评、销售,这过程当中的每一个环节,企业都可以严格把控,做到万无一失,但是仅仅把健康的饮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还要不断提醒消费者健康饮酒,这样的社会责任才是善始善终。”
(责任编辑:郭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