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汉四月十三日电 (艾启平王怀民)中国第二十五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员、武汉大学博士张胜凯返回武汉后对此间媒体透露,中国已在冰穹A(南极冰盖最高点)地区建立了GPS卫星跟踪站,这也是全球首个在极其寒冷的环境中建立GPS卫星跟踪站。
张胜凯称,这个无人值守的卫星观测站使用电池组供电,将对冰川动力学研究和GPS在大气层中的应用研究提供重要数据,可研究南极内陆冰盖的稳定状态,这对于人类在南极建科考站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利用监测到的信息,还可以进行空间物理探测方面的研究。
他介绍,一期建设的昆仑站能满足二十名至二十五名队员科考需要,但能够支撑中国即将在冰穹A开展的冰川学、天文学等领域研究。此次在冰穹A地区,科考队员们用十三只油桶垒了一座塔,寓意身后有十三亿祖国人民的支持,还放置了中华宝鼎和一件司南。
从去年十月二十日出发,至今年四月十日抵达上海,中国第二十五次南极科考历时六个月。此次南极科考,位于冰穹A地区的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这也是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中国在南极建设的第三座科学考察站。
据介绍,在二十八名“中国南极昆仑站”建站工作人员中,张胜凯是唯一一名测绘人员。“虽然地址在国内已确定,但具体定位还需要有人测量。”张胜凯介绍,中国科考队抵达穹A地区当天,他就为建站进行定位选址。两天内,昆仑站的区域规划定位全部完成。
二00五年,还是武大学生的张胜凯在参加中国第二十一次南极科考时,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并精确测定冰穹A最高点的位置、海拔高度。因此,他成为登顶南极内陆最高点的世界第一人,也是中国首张南极冰穹A地区一比五万冰面地形图的绘制者。
对于“雪龙号”舰载直升机坠海,张胜凯表示,“雪龙号”在中山站和冰穹出发地之间,常需做各类测量,由于无法徒步运输负荷很重的各种机械或生活用具,全靠这架飞机来回运输。据他回忆,不幸坠海失踪的机械师杨永昌,脾气很好,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杨”。
另据武汉大学其他参加科考的队员回忆,不执行飞行任务时,杨永昌就跑到“雪龙号”驾驶舱,做全天候“船员”。每次回来,都会或兴奋或沮丧地带回各种消息。“去年我去过北极,今年又来了南极,这辈子没有遗憾了。”老杨常和身边的人说。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