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14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14日发表社论说,对台湾而言,景气曙光乍现,但距离真正的复苏与繁荣,恐怕仍有相当时日。这段时间只能期望当局继续“做对的事”,而企业与民众永远不要失去信心,则景气复苏之日就能早日来临。
社论摘录如下:
去年下半年,从美国发源的全球金融大海啸,席卷全球;先从金融市场、再到经济基本面;始于先进国家,再延烧到各新兴经济体。台湾也经历了单季经济成长率衰退8.36%,出口衰退四成多,股市跌破四千点、汇率贬值破三十五元,失业率攀高到5.7%的震撼。
企业更是经历了难以想象与预测的起伏。从去年上半年订单满载、房市热络、股市喷出,一副市况热烈、前景无限的好光景。到下半年,似乎一夕之间,订单完全消失,连台积电这种世界级的企业,产能利用率都降到四成以下,各科技厂商订单能见度只有“一周”;甚至如DRAM厂还出现现金流量的财务问题。各企业大放无薪假。
不过,在农历年之后,台湾内外的景气似乎逐渐落底。金融市场方面,台股逐步上扬到5857,成交值也放大到千亿元以上,汇率亦反转升值到33.69元。国际金融市场方面,与台湾连动最密切的美国和大陆,美股从破八千点后又反弹上升站上八千点,陆股更反弹三成,各新兴市场股市也纷纷上扬。
经济基本面方面,除了台湾出口衰退数字已缓和外,消费者信心逐步回复,厂商调查对未来看好比例增加;美国和大陆的领先指标也有起色,采购经理人指数亦有改善。而站在景气第一线的企业,有多达950家公司三月营收优于二月,台股由今年初“无基之弹”波段涨势,转为“有基弹升行情”。主要科技业者产能利用率也由低点的三、四成上扬到六、七成,部分产业如面板,甚至预估到年底前可逐渐加温到八成左右的产能利用率,台湾企业家也多表示“最坏的时机应该已经过了”……。
美国政府也表达“不会再有大型金融机构需要纾困”、景气应该已落底等讯息。因此,从各种数据与企业的感受、金融市场的反应来看,说景气已经复苏,或许是“太超过”,但,至少是有迹象是“已经落底”了。至于,未来是该“L型”、“U型”、还是“V型”复苏,就走着瞧了。
但在逐渐平复的市况中,仍让人感受到有一丝丝的不安:难道号称百年仅见的金融大海啸,就这样过去了吗?过去这种大型金融风暴,一定要见到许多知名、大型企业倒闭或出现财务问题后,风暴才可能过去。这次,台湾只见到DRAM厂茂德算是较知名的大型企业出现财务问题,如果能这样就熬过这次风暴,未免太容易了吧?
希望这次风暴真的是已落底度过;希望这次因为有全球政府的强力介入与拉抬,所以“真的不一样”了。不过,在此曙光乍现、景气幼苗才冒出芽之际,仍要小心的呵护此幼苗。例如,就业市场最坏的情况仍未来到,如果就业市场恶化得太严重,有可能又再次把景气拉下去。
因此,“政府”过去一段时间大力支撑就业市场的政策仍有必要推动;而对未来这些政策要如何“退场”、其方式与时机,亦必须先有所拿捏;“政府”刺激景气的财政政策亦应持续且积极推动。再者,台湾金融市场固然已暂时平复,但金融业者中,保险业的财务状况仍是一个令人忧心的问题,“政府”仍不能掉以轻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海啸”的震荡中,我们可看出,一个良性善意的两岸关系,对双方经济的提升与帮助。在从去年第四季开始的企业订单“一夕消失”之后,台湾出口重挫四成多;但在大陆推动四万亿的扩大内需、家电下乡之后,台湾企业的确得到不少急单的挹注。而近来陆客来台观光大幅加温,对台湾景气与信心面亦发挥提振效果。看观光类的晶华饭店可以超越宏达电成为股王,就可看出市场对这股力道的期望与信心。
至于一些“本土基本教义派”者所论,因为出口与经济太倚靠大陆,才让出口受到重创,因此应该疏远与大陆经贸关系的说法,实在是不值一驳。两岸经贸发展到今日,原来就是市场力量与企业选择造成的结果。而大陆的资源与市场、加上相同文化语言、地理位置相近等优势,原本就该是台湾企业最能发挥的腹地。因此,“政府”仍应持续推动两岸关系的开放、尽力维系两岸良性与善意的关系。
纵然谷底己过、曙光出现了,景气应该是落底了;但距离真正的复苏与繁荣,恐怕仍有相当时日。这段时间,只能期望“政府”继续“做对的事”,而企业与民众,永远不要失去信心,则景气复苏之日就能早日来临。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