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是把双刃剑,在大幅度降低炼油成本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成品油的需求量。
国内一知名炼油企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石油需求大减,特别是柴油的需求,比汽油下降得更快”。
“但是我们不能让产能停下来,这就加大了企业的生产库存周转压力。
”该人士表示,为了不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其把希望寄托在大量出口,以消化库存。
在国内原油进口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国内成品油出口却在大幅度增加。海关总署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1至3月,中国进口成品油896万吨,同比减少3.5%;出口成品油417万吨,同比增长15.7%。其中,2月份柴油出口量增加至33万吨,为10年来历史新高。
“可是要完成第二、三季度的出口任务,形势确实比较严峻。”该人士告诉记者:“去年由于国际石油价格高涨,国际原油长时间在100美元/桶以上运行,导致其炼油业务亏损达数十亿元之多。今年,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下降,炼油业务总算开始赚钱,每个月能赚数亿元。”
“炼油企业确实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要满足国家需要,另一方面又要保证自己的效益,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选择增加出口也是不得已,但这与国家战略利益相冲突。”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在国际低油价时期,中国最好多从国际上进口石油,杜绝出口。他甚至称,能进口多少石油就进口多少,因为最多一年半载就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那么,如何保证炼油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对此,林伯强表示,国家应该出台包括财政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动员民营油企一起参与石油储备,甚至可以通过减少国内石油资源开采等办法来解决问题。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