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央视“3·15”晚会披露“黑客盗取网银信息并将其廉价出卖”一个月后,市民对网银安全仍然是心有余悸。小王是工商银行一名忠实用户,面对网银欺诈现象,他不禁有点犯嘀咕:我的网银安全吗?那么网上银行到底安全不安全?或者说,我们大家到底还能不能放心地使用网上银行?对于这个问题,权威的第三方安全认证机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的信息安全专家给出了答案……
网银安全:出错几率不高 以前,在银行才能办的转账、汇款、购物、代缴费等,现在只需坐在家里,轻点鼠标就能办妥,这是网上银行的优势。
根据艾瑞研究显示,2008年中国网上支付行业交易规模达27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1%,增速居互联网之首。以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为例,其业务处的相关负责人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自2007年7月推出网上银行以来,截止到2008年底注册客户已经达到了417万,网上银行2008年全年的交易额更是达到了29.18万亿元。目前业务交易的离柜率达68.99%。
艾瑞咨询结合行业现状认为,3.15曝光的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安全问题出现概率并不高。用户网银信息被盗与用户资金损失并无直接关系。用户资金损失是由于被不法分子欺骗造成的。业界一旦拥有较健全的防控机制,用户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便可大大降低安全问题出现的概率,为行业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点评:应该理性地看待网上银行安全,只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网上银行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多长心眼:谨防网络欺诈从被媒体曝光以及银行客户咨询与投诉的情况来看,虽然不法分子的欺诈手段花样新出,且颇具欺骗性,其实看似“高深”的欺诈手段,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四种方式:1、通过病毒传播假网站信息不法分子克隆一个与银行网站一模一样的网页,并且使用的登陆地址也与银行网站的地址非常接近,然后使用一些电脑病毒程序、垃圾软件等假网站地址发送到用户的电脑上,或放在搜索网站上诱骗客户登录,以窃取客户卡号、密码等信息。
2、借手机短信发诈骗短信 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冒充银行名义向用户发送诈骗信息,声称用户中奖或帐户被他人盗用等,要求用户尽快登录到短信中指定的网站进行身份验证。而该网站是不法分子建立的、用于套取客户信息的假网站,如登录该网站并进行操作,用户的卡号、密码等信息将会被不法分子获悉。
3、冒充银行邮箱发虚假信息 不法分子以垃圾邮件的形式大量发送欺诈性邮件,这些邮件多以中奖、顾问、对账等内容,或是以银行账号被冻结、银行系统升级等各种理由,要求收件人点击邮件上的链接地址,登录一个酷似网银页面的界面,而用户一旦在这个指定的登录界面输入了自己的卡号、密码等,这些信息就会被窃取。
4、建立假电子商务网站 不法分子首先建立一个假的电子商务网站,然后在支付平台网站发布虚假的商品信息,该信息中的商品价格往往比市场同类商品便宜很多,同时不法分子还会留下QQ号或MSN等及时通讯工具号码以及假
电子商务网站网址。当用户通过网站购物进行支付时,就会链接到一个假的银行支付页面。
点评:虽然不法分子骗术让人眼花缭乱,但是用户只要认真核对网址,这些招数便会不攻自破。
为您支招 化繁为简:网银安全有保障 在网上银行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方面,目前国内的网银早已摆脱了对帐号密码的单纯依赖,普遍采用双因素、多因素的认证手段。网上银行安全=数字证书+“三道关”,采用数字证书是核心,登录正确网站、保护个人电脑安全、保护好密码和证书是关键。不过有很多简单的办法可以帮助用户做到网上交易安全。
第一招:核对网址。据银行介绍,用户网银资金损失与网上购物有关,一般是用户在网上购物进行支付时被骗造成的。因此,用户在线支付时,一定要留意核对支付页面是否正确。以工行为例,其网银的支付页面均以:https://mybank.icbc.com.cn(或https://b2c.icbc.com.cn)开头。网银支付一定要看清楚“http”后面是否有“s”。
第二招:保护电脑安全。安装防病毒软件,并及时更新病毒库。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也已经在许多银行的网站上免费为用户提供“网银病毒专杀工具”,专门针对盗取网银信息的木马病毒。(王艳丽)
(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