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制度名不副实 “黑中介”推波助澜
在日“研修生”沦为现代“包身工”?
名词解释
研修生制度
一般来讲,所谓“研修生”就是根据有关外国人研修的法律法规,批准一些民间团体进行的一种派遣行为(以研修生的名义,实际为劳务),是国外发达国家政府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而采取的一种变通方法。
在日语中,“研修”二字原本和中文意思基本相同,即指培训、进修等,并非是简单劳力的代名词。日本法律对研修生制度的定义是,将日本的技术技能,通过进修的方式传授给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以此来促进日本与各国的技术交流。
在现实中,研修生所从事的,大多是日本人不愿从事的“3K工作”(危险kiken,肮脏kitanai,吃力kitsui),工种也集中分布在服装制作、金属加工、农耕等行业。
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后,由于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看起来美丽的研修生制度也逐渐变成了“低薪劳动力提供源”的代名词。
本报驻东京记者 张超
2008成最“黑暗”一年连创两项不光彩“纪录”
4月9日,日本法务省入国管理局公布了2008年度违反研修制度行为的统计结果。结果显示,2008年度日本共有452家企业存在违反外国人研修、技能实习制度(以下简称研修制度)的“不当行为”,为历年最多。另据该统计,“不当行为”高达549件,其中“规定时间外工作”有169件,比去年增加了1.8倍。
此前一天,据日本国际研修协力机构(JITCO)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度有33名外国研修生、技能实习生死亡,该数字为历年最多。
从死亡原因来看,最令人无法接受的工作中死亡有6人之多,其中因心脑血管疾病突发死亡者高达15人,约占全体死亡人数的一半,而且这些死亡的研修生、实习生大部分是20至30岁的年轻人,几乎是日本同龄人因心脏病死亡发生率的一倍。
这其中,中国研修生、实习生的死亡人数又约占7成左右。自1992年以来,共有212名研修生在日期间死亡。
4月9日至10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参赞兼总领事许泽友利用两天的时间前往日本福岛县进行领事巡视,专程看望当地的中国研修生。4月11日到13日,中国驻日本福冈总领事武树民又用了3天的时间前往鹿儿岛,探望在那里的中国研修生。
4月15日,《日本新华侨报》撰文表示,短短5天内,中国使领馆官员对日本列岛一北一南中国研修生的探望,让人们感受到日益凸显并且成为影响日中两国关系、影响日中两国国民感情的中国研修生问题,正在得到中国方面的高度重视。
对于日益凸显的研修生问题,文章引用了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参赞兼总领事许泽友的一段话,“(这)不仅因为个别中国派遣公司或者日方接受单位存在问题,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日本的研修生制度存在缺陷。”
研修生不是“劳动者”约80%左右来自中国
上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进入快速成长期,日企纷纷向海外扩张。于是,一些大型企业便纷纷将当地员工召到日本进行相关技术、技能培训,这就是研修制度的最初形态。
到了80年代末,随着国际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在日本政治、经济、社会各界展开了一场针对如何对待外国劳工问题的大讨论。随后,于1989年设立了“研修”的签证形式,1990年,日本政府修订了以往的研修制度,扩大了招收研修生的范围,引入了“团体监督管理型”的制度,即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中小企业团体如地方农协、地方企业联合会等引进研修生。
一般,研修的期限为1年。一年中“非实务性研修”即讲座、日语学习的时间不能低于研修期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至少4个月不用实际参加劳动。
1993年,日本又设立了技能实习生制度,规定研修生在研修期满后,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可以与用人单位建立雇佣关系,对所学技能进行实践。1997年,将技能实习生(下称实习生)的期限规定为两年。
研修生与实习生都是研修制度的一环,两者最大区别在于,研修生不是“劳动者”,所从事的活动并不是工作行为,因此也不存在“加班”一说。研修生不适用关于劳资的法律,所谓的收入也并非工资,而只是基本的生活津贴。实习生被视为劳动者,受《劳动基本法》等法律的保护。
1999年,日本以“研修”签证入境的人数和研修生转实习生的人数分别是4.7万和1.1万余人,到2007年,这个数字分别急增到10.2万和5.4万余人。目前,在日的研修生和实习生人数已超过2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中国,约占总数的80%左右,在农业、畜业、纤维制造、食品加工、电子、运输及机械制造等行业中,他们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