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番禺石碁镇一网吧,孩子们放学后结伴来玩网游 本报记者 宋金峪 摄 |
黑网吧里满眼可见外来工子女
本报记者 吴彤 实习生 唐学良
“儿子天亮才回家,晚饭刚过,又不见人影了!”家住广州番禺市桥东方白云花园的陈女士焦急万分,14岁的儿子一到周六便流连网吧深夜不归,她和侄子一起去寻找儿子,在离家几公里外的石碁镇旧水坑村,发现了一串串黑网吧。
“从下午四五点钟放学开始,穿着校服、操着各地口音的学生便到那些黑网吧里玩游戏,周末更是要玩通宵。”心急如焚的陈女士与几名家长一同致电本报,“这些黑心老板怎么能赚这种钱?他们自己难道没有儿女吗?”
昨天晚上,记者跟随陈女士来到旧水坑,发现隐蔽在一间间城中村居民楼内的黑网吧生意兴隆。
关于黑网吧的报道已经屡见不鲜,揭露、曝光、查扣、整治……但“整风”过后,火热依旧。
黑网吧对孩子的“魔力”究竟有多大?为什么黑网吧始终没有被铲除滋生的土壤?多部门轮番出台的政策措施,就丝毫不能“伤其筋骨”?
学生通宵打“魔兽”,滴水不饮
我们的车穿过旧水坑村整齐划一的厂房,进入了生活区,在村文化中心旁的颍川南路停下。天色已暗,穿行在狭窄肮脏的小巷,大大小小的网吧左右都是。
这些黑网吧连门牌号都没有,有开在小间平房里的,也有开在大宅底层的,门面很小或用大布帘遮挡,屋内人头攒动。
记者走进向西街一巷一间门面窄小的平房,里面闷热非常却“硝烟弥漫”,电脑前5个十来岁的学生并排坐着,玩兴正浓,额头上全是汗。墙上没挂营业执照,只在收银台前高悬着“通宵10元,一个钟2元,会员1.5元”的牌子。
为求隐蔽,这些网吧门小窗小,里面没有任何消防设备,窄小的空间并排两行电脑,椅子紧紧挨着,不用大力很难挪动,中间的过道仅容一人通过。网吧老板操外地口音,他告诉记者,店面是租来的,不能随便改动,这样布局是为了能多放两台电脑。
旧水坑村居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村里有不少提供长途电话服务的店铺,俗称“公话超市”。在村里主干道水濂大街扶南巷就有一家黑网吧,门口的招牌便是“××公话超市”,店门口摆着一台电话机,探头一看,玄机在内———里面是一家有近20台电脑的黑网吧。
正在上网玩“魔兽”的学生小李告诉记者,他时常在这里通宵上网,滴水不饮。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