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个皮包公司 鼓吹有领导关系搞大工程 谁投资就有高额回报
农民夫妇扮大款
3年骗了24富豪3600万
本是农民,开了个皮包公司,摇身一变成大款,并到处鼓吹自已和省、市、县里都有人,可以搞到大工程做,谁肯投资,便可获得高额回报。
日前,随着涉嫌合同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李华夫妇江苏某宾馆落网,这起在闽北山区浦城县史上罕见的惊天诈骗案终浮出水面。昨日,该县检察院正式对李华夫妇批准逮捕。
公司老总举家开遛
牵出惊人诈骗案
2008年11月25日上午10时许,一个自称姓宋的男子火急火燎地跑到浦城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报案,称他去年初和浦城某建筑公司老总李华签订合伙开发浦城某房地产生意的合同,且先后5次向李华公司投资了190万元。
当月,他到李华公司打探房地产开发事宜时,却发现其公司大门紧闭,而李华一家早已不知去向。于是,他赶紧来报案。
接到报案后,浦城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刘晓刚立即指派4名民警负责调查。经调查,李华的公司原来只是个皮
包公司,而让民警十分惊讶的是,却有不少人向这么一个皮包公司注入巨额的合伙投资款,借款给李华。还有一些群众向李华公司集资5万元、10万元不等。
随着专案组调查取证工作的推移,李华夫妇俩涉嫌合同诈骗和非法融资犯罪日渐显现。
经调查,李华,男,1970年生,福清某镇农民,小学文化,曾跟人学做泥水工,后在浦城成立某建筑公司;其妻张艳(化名),1966年生,高中学历。
日前,李华夫妇在江苏某宾馆被捉拿归案。
鼓吹手头有大工程
以高息骗富商投资
据李华供述,开始他的建筑工程队只是承揽一些小工程,挣钱不多。他看一些搞大工程的老板个个都发了,特别是搞房地产,于是他也萌发做大工程发财的想法,可要做大工程得有雄厚的资金做后盾。由于自已的资金有限,于是他便盘算起利用别人的钱来致富的念头。
2006年起,夫妻俩开始借着一些人脉关系,到处鼓吹自已和省、市、县某某领导关系不错,可以搞到大工程做。谁有钱肯投资,他愿意付5分或1角的利息。一些朋友和富商都信以为真,纷纷把钱借给他做工程,有的则与他合伙开发房地产生意。
据警方调查笔录显示,从2006年至案发,李华夫妇以开发浦城工业园区房地产、漳浦某技术学院工程、江西某大学城搬迁、浦城工业园区厂
房建设等项目缺少资金为由,先后向骗取浦城24名富翁3600多万元,最高月利息达1角5分,最底月利息达1分5。其中包括向李某借款198.16万元,月息按8分计算;向王某集资借款370万元,月利息按6分计算。
2007年3月,李华向浦城富商王某吹嘘他在福建漳浦搞到一个大工程,因手头吃紧,亟需寻求协作火伴,并向王某承诺,他投的钱月息按6分计算,另外还能从工程赢利中分红。王某一听李华此言,当即表示自已投资意向。之后,王某分5次向李华帐户打入370万元投资借款。但李华并没将王某的这些钱拿去投资搞工程,而是拿去归还此前骗来投资者的钱。
后来投资款成回报款
夫妇俩欲“瞒天过海”
据警方介绍,刚开始,李华夫妇承诺的利息和合股分红都按时兑现,甚至有的尚未到期,他们也把利息和分红款送到投资人手中。一些投资者看到钱生钱来得这么快,于是也加大投资力度,同时还把有钱的亲朋好友介绍给李华。
警方在调查中发现,至2007年5月,李华公司就欠外债达800万元
。为了不让投资者起疑心,夫妻俩用新集资来的钱,拿去还原来集资借款的本钱及利息。有的债主逼急了,他就将新骗来的钱一部份拿去归还;如无债主追讨,夫妻俩就将骗来的钱供自已吃喝玩乐。
“夫妻俩文化水平不高,骗术也不高明,那么为何会有这么多的人上他的当呢?归根一点就是这些投资者都被高额月利息冲昏了头脑。”刘晓刚大队长说,这24名受害人当中,除2人初中水平,其余22人均高中以上学历。
据警方调查,在李华夫妇吹嘘的工程和项目中,有的是实事,但投资人却不是夫妻俩,有的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警方介绍,目前还有1200万元尚未追回,警方正多方努力,并积极采取措施开展补救工作。让警方较为难的是,24名受害人中,多数人不愿与承认自已被骗详情,因为害怕自己声誉受影响。 警方呼吁广大投资者,在投资之前,一定要先考察再投资。
本报记者 何珍 实习生 杨国妮 通讯员 王 虎 林顺 吴忠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