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二王庙 咱福建人修复
穿越地震带,本报记者走进都江堰,发现昔日人们口中的“死城”正逐日复活
彭州位于成都西北部,距成都市区25公里,素有“天府金盆”、“蜀汉名区”之美誉。在去年的“5·12”大地震中受灾严重,是我省对口援助的城市。
“5·12”大地震中,地处四川省东南、距成都市48公里的都江堰市,距离大地震震中仅28公里,成为10个极重受灾县(市)之一。这座因都江堰水利工程而闻名于世的城市,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名城一度被废墟所笼罩。地震导致都江堰3000多人遇难,城区八成以上房屋受损,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亿元。
2008年5月15日,震后第三天,本报特派记者抵达都江堰采访,当地人用担忧的语气说,“一座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成了死城。”如今,一年快要过去了,都江堰重建得怎么样了?4月18日,作为本报穿越地震带活动的第一站,记者再次走进都江堰,发现昔日的“死城”正逐日复活。
聚源中学异地重生
“5·12”大地震中,都江堰伤亡最惨重的3所学校是聚源中学、新建小学和向峨中学,这3所学校在地震中严重受损,几乎变为废墟。
18日,记者重访聚源中学旧址,入目的是一片荒芜的土地,千疮百孔的教学楼静静伫立着,学校操场上杂草丛生,篮球架、双杠等设施锈迹斑斑。学校周边,用铁丝网拦得严严实实,据说聚源中学如今已成为禁区。
距离聚源中学旧址不远,是新建的聚源中学,如今也在加紧施工。
位于都江堰城区的新建小学,校门被一堵墙堵死,只有在登高后,才能远远地看到小学内尚未清理完毕的废墟。
当地的士司机告诉记者,新建小学已搬到郊区,和另外一所小学合并了,距离原址几公里,校舍是临时的活动板房。记者来到新建小学新址时,虽然是周六,但这里仍然在上课。老师说,周六照样上课,今年提前放暑假,假期有3个月。
据了解,震后经过重新调整布局,都江堰全市中小学由原先的90所调整为60所,新建校舍主要增加了抗震度以及功能性。
在都江堰,除了学校,房屋、医疗机构、公共设施等如今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在都江堰市区的路面上,随处可见“都江堰明天更美好”的条幅。
地震后的一段时间里,都江堰旅游业基本处于停业状态,直接经济损失101.62亿元。
旅游业是都江堰财政收入的龙头产业,旅游业的复苏标志着震后都江堰经济的复活。如今一年过去了,都江堰的旅游也逐渐复苏。
不少出租车司机都说,尽管还没进入五一假期,但生意竟比去年还好。在都江堰著名的景区安澜桥,游客也是络绎不绝,过桥甚至要排队。景区管委会一名工作人员说,这段时间在都江堰景区游玩的游客甚至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
“国家文物局相信我们,没有人会去谈钱”
在2000年的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然而,地震让世界文化遗产遭受了一场特大浩劫。2008年5月15日,本报记者抵达都江堰采访时,看到了仅剩断壁残垣的二王庙,由于二王庙背山靠水,地震造成的滚石从庙宇碾了过去,加上本身的滑坡等,二王庙几乎被摧毁。
18日,记者再次来到二王庙时,发现这里已被蓝色铁皮层层包裹,殿堂等均被盖上了厚厚的一层薄膜,百余名工人正在里面忙碌着。在这些工人戴着的安全头盔上,记者看到了几个熟悉的字眼———泉州刺桐古建。原来,二王庙的修复工程主要由泉州市刺桐古建筑工程公司和辽宁一家公司负责,辽宁公司负责地基加固,其余的修复工程,则全部由泉州的这家公司完成。
“地震后一个月我们就过来了。”50多岁的刘振声用带着闽南口音的普通话说,他是修复工程的技术主管,有着30多年古建筑修复经验的他,从没见过受损这么严重的古迹。他说,当时公司接到国家文物局的通知,没问修复款是多少,就派了50多名工人赶到都江堰。“国家文物局相信我们的修复水平,且在那个时候,没有人会去谈钱。”他说,但很遗憾,有些珍贵的石碑、牌匾等文物受损严重。随后,他带记者进入两个房间,里面存放着地震后庙里受损的石碑、牌匾,包括记录李冰父子治水的石碑都已裂开,还有很多雕刻于清朝甚至更久远的石碑也已断裂,有些字已经辨认不出。此外,原来二王庙楼阁上雕刻的图案以及一些鸟兽等也受损严重。
“我们在加班加点,争取尽可能重新修复出一个和以前二王庙高度类似的新二王庙。”刘振声说,修复工作将要持续到2010年底左右结束,那时,游客们才可以继续目睹二王庙的风采。据他介绍,新的二王庙将比之前的牢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