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游的遗憾在于很多地方不能拍照,于是地图和车票就成了最好的纪念品 |
非主流大哥的边境历险记
◎ 文/《青年周末》记者 陈七妹 ◎摄影/《青年周末》记者 吕家佐
他就是普通的邻家大哥,他的快乐你也可以复制。无论是坐着给养船去西沙群岛赶海,还是乐此不疲地走遍边境,或者在牛年初一清晨收集带“牛”字的邮戳……那些被你晃悠过去的日出日落,在他这里,都变成一段段令人艳羡的旅程。生活的多彩并无秘诀,关键看你是否坚持自己的乐趣。
王永是那种从不会觉得无聊的人。
他特有生活气息,自己在屋外窗户底下一平方米多点儿的地上开荒,种西红柿;他是随时给朋友们提供旅游咨询的活攻略, 桌上长年垒着两尺高的地图;他是个火车迷,为了收集罕见站名的车票,专门跑到全国各地坐火车;他还是个邮政迷,床边散开的一摞明信片全是“邮友”寄来的,上面盖着千奇百怪的邮戳;他是个电子产品体验狂,电视手机、自动豆芽机,甚至偷听器,哪一样他都要买来试一试……
微胖的身材,戴着眼镜, 笑眯眯,王永看上去简直就是你家楼下的大哥。但他可能拥有你无法想象的生活。这其中最另类的就是他自创了一条旅游线路——寻找边境。
“去风景名胜,我照片没别人拍得好,去域外险境,我游记没别人写得好。”听他这么说的时候,你会忍不住笑他:“这样旅游也未免太功利了吧!”但事实证明,这正是他的成就感来源。从2001年到现在,王永已经把中蒙、中朝、中俄边境差不多走了个遍,最南还到了西沙群岛。更令人羡慕的是,不像那种可以抛妻舍子浪迹天涯的独行者,他还得安顿好了父母和女友后才能出门。他也不是开饭馆小店的生意人,能锁上店门说走就走。他唯一的优势只有,在报社做编辑,可以上一周夜班,然后休息一周,用有规律的空闲时间出去玩。
“旅游起点要高,要一步到位”,所以他边境游的第一站就是西沙。他偶尔从一本旅游书上看到,可以通过西沙工委每月发一趟的给养船去西沙群岛。一通电话联系又提交了个人资料之后,他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整整四个月,他每天给海南打电话问开船时间,每天查询飞往海口的特价机票,最后终于坐上了前往西沙群岛的船。“如果没有耐心,就不可能亲临澄净碧蓝的西沙,看成群的飞鱼在海里穿梭。有目标,才能有意境啊!”王永一边回忆一边感叹。
边境之旅的神秘性在于,受限制也别有乐趣。在界碑的这边,你完全的自由;但你的手绝对不能越过界碑的另一面。
为了去内蒙古三角山哨所,他在小镇上闲逛了两天等待时机。镇里只有一条街,所有小贩都认识他了,“哟,北京人,你还没走啊……”他们笑着问,颇有些不理解。最后他在哨所山脚下的饭馆吃了顿饭,才在饭馆老板的引领下爬山登上哨所。执勤的哨兵看着他面无表情地说:“我认识你!我用高倍望远镜观察你两天了!”
边境线的惊险无处不在,王永当然绝对清醒:绝不用安全冒险。每次出发前,他都会花一两个月时间前期调查, 包括打长途电话去当地询问是否有可能去边境,就连住哪儿、坐车多少钱他都提前做好计划。
“为什么乐此不疲呢?” “为自己设定一个目的地,每天看地图,做计划,打电话,直到站在那里。一周时间,谁都不知道,我已经去过国境的边缘。”
王永在边境总能找点迥异的情调。住在吉林集安的小旅馆里,早晨推开窗户,朝鲜的群山近在眼前,山脚下是洗衣服的妇女和巡逻的解放车;行走在漠河的北极村,能看到河对岸的俄罗斯人在悠闲地游泳; 用中国最北的IC卡公用电话拨个号码,上一下中国最北的厕所;在内蒙古边境,听长得像列宁一样的男子开口讲纯正的东北话。彼时, 最近亦是最远。
“上班特别累,下班就走,出去玩一周然后回归,就越发觉得工作很珍贵。”听起来忙一周闲一周是王永得天独厚的优势,实际上只要按计划安排好闲暇时光,即便不远行,也一样有精彩。
“不出门的时候,我就种菜、看报、逛北京的古镇小村,也一样很有意思。”三十来岁的王永对现在年轻人中流行的娱乐毫不感兴趣,吃饭、泡吧、唱歌,他从来都不去。但他会在牛年大年初一的早晨去盖牛年的邮戳,除了牛栏山、牛街之外,他还坐着公交车去通州牛堡屯邮政所,专门买明信片。车行在乡间小路上,两边是冬日枯荒的成片庄稼地,看着参天白杨树下,村妇慢悠悠地上车下车……
“今年的目标是什么?”记者问他,“今年,哎呀!我的小西红柿该长出来了,这是眼面前儿的目标。远处的就是黑瞎子岛 ,我已经打电话问过了,现在的答复是不能上岛。要么是舟山群岛最东端的东极岛,我正在考虑避过台风季节,看什么时候去……反正得自己给自己安排,不让自己闲得空空荡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