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尔街金融风暴肆虐全球的今天,在西方资本主义“麻烦缠身”的时刻,人们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向中国——这个在世界舞台上特立独行的国家,这个让西方人着迷和困惑的国度。
“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各国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从不同的视角来解剖、分析这个古老而青春的国家,他们想知道,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信心、中国底气从何而来?
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迎难而上、共克时艰的壮举,再次向世界展现了大国风范。
美国《新闻周刊》等媒体认为,中国是“惟一一个没有出现信贷危机或信任危机的大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认为,中国推出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将为全球经济作出贡献。中国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将促进中国以外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需求将为其他地区的投资者和企业提供机遇。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奇迹”受到前所未有的肯定,“中国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国机遇”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有些西方国家呼吁中国在国际社会里“承担更多责任”,把他们从金融危机的泥淖中挽救出来。
由此,不禁想起与此截然相反的声音: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少西方学者热衷于讨论中国奇迹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崩塌的神话。苏东剧变后,“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甚至在全球引发“谁来养活中国”的大讨论。
对于“中国模式”来说,无论是捧杀,还是棒杀,都有失公允。“中国模式”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完美,当然,也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么糟糕。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扎根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模式”来说,仍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与时代潮流相随,与世界文明相伴,在吸收借鉴文明成果的同时,中国大胆创新,走出了与世界既相联系又独立自主的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又吸收了市场经济;既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又保持了民族特色;既激发了社会活力,又维护了稳定大局;既保持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又稳步推进政治文明……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可是,“中国模式”也并非完美无缺。作为一种发展理论、发展模式,“中国模式”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比如,如何缩小城乡收入的“剪刀差”,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如何加快推进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改革,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民生;如何完善公共财政,为百姓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如何促进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个个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难关等待我们攻克。
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挑战,也为中国模式的调整和创新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人民论坛》杂志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有74.56%的受调查者认为,金融危机是对“中国模式”的一次检验,也是一次转型的机会。正像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说的那样,在目前的危机中,中国能够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办好自己的事情,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经济的最大帮助与贡献。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