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他们还在震区的废墟中惊恐不安;一年后,他们已是抗震救灾英雄部队中的优秀一员。2008年底,四川灾区2739名优秀青年应征入伍,把感恩之心化为报国之志。带着家乡人民的嘱托,这些新战士在部队积极上进、勤学苦练,用优异的成绩报答党和人民的厚爱。
4月24日,李青松来到什邡市蓥峰化工厂,祭奠在汶川地震中遇难的工友。他曾在地震废墟中被埋104小时,后被成都军区某部成功救出,并作为志愿者参加了抗震救灾。如今,他已是成都军区某军械训练队的一名新战士。新华社发(钟敏摄)
本宇浩
蒋磊
张文
袁智勇
杨玉健
吕迪
第 1 2 3 4 5 6 7页
本宇浩:一举成名神枪手 张序 本报特约记者赵丕聪 本宇浩,男,四川省青川县人,1987年4月出生,现为成都军区某团二营五连战士。在“5·12”地震中,家里房屋倒塌,一名亲人遇难。
本宇浩打小就梦想成为神枪手,凭着地震中死里逃生的经历为他增加的韧劲儿和对救灾部队的感恩之情,他决心投身军营实现自己的梦想。
从“想到”到“做到”,本宇浩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
第一次摸枪,本宇浩有股莫名的兴奋劲,不停地问班长射击诀窍。特种兵出身的班长告诉他:“想成为一名优秀战士就要学会吃苦,想成为一名"神枪手",就更要不怕吃苦。”班长说,打好枪,讲究的就是据枪稳、瞄得准、击发轻,呼吸要均匀,达到枪人合一的境界。为此,本宇浩开始近乎苛刻地“自讨苦吃”:每天坚持做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单杠引体向上、100个蹲下起立;射击训练时,他在枪管上挂水壶、砖头,一练就是一天。
第一次参加实弹射击,本宇浩沉着冷静,果断击发,以49环的成绩一鸣惊人,团领导当场说要给他奖励。但他却一笑而过,因为这只是他迈向梦想的一小步。
从那以后,他对枪更是入痴入迷。班长参加过中印联合反恐训练,在射击交流中有过多次出色的表现。本宇浩就把班长当作偶像,一有时间,他就磨着班长“开小灶”,领会不同气象环境下的射击要领,学习坐姿、蹲姿、跪姿、站姿等各种姿势的射击技巧,揣摩风速、光线等因素对射击的影响。
新兵射击考核时,本宇浩再次给了大家一个惊喜:100米胸环靶打了50环。从此,本宇浩的名声不胫而走。连续7年蝉联团里“神枪手”桂冠的四班长王昆找上门来,要和本宇浩比试行进中对移动目标的射击。有过射击经历的人都知道,行进中对移动目标的射击,比卧姿难打得多。大家都以为本宇浩不敢应战,没想到他却一口答应下来。
靶场上,枪声再次响起。报靶员旗语:1号9环,2号10环!现场的人都不相信:新战士挑落了老“枪王”。
第 1 2 3 4 5 6 7页
蒋磊:胆大心细点子多 严祖洪本报特约记者赵丕聪 蒋磊,男,四川省绵阳市人,1990年9月出生,现为成都军区某摩步团战士。在“5·12”地震中,家里房屋大部分倒塌。
“力胜胜一时,智胜胜一世”。第一次和蒋磊聊天,记者就感觉这个新兵思维敏捷。
蒋磊点子多,那可都是正点子。在新兵连,被子都要叠成有棱有角的“豆腐块”,一些新战士就开始耍“小聪明”:用水将被子濡湿。但蒋磊却没有,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摸索,总结出叠被子的动作要领:空抖平铺肘擀面,一折二合手挑线。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既容易记,又形象地描述了折叠要领,战友们很快就接受了,全班的内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一次,连队队列会操,因为全班队列动作不协调,得了个全连倒数第一。这下班长刘金旺的脸上挂不住了,吼出一个字:“练!”刘班长把拉背包绳、划步幅线等“看家本领”都用上了,可一段时间下来,效果还是不明显。
“班长,人高步幅大,人矮步幅小,高矮搭配全班不累。”蒋磊幽默机智的一席话让班长茅塞顿开。于是,刘班长把班里最高的战士和最矮的战士编成一个组,在队列训练中进行先期“磨合”,此举果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不过,有一次蒋磊的点子却把班长惊出了一身冷汗。3月初,团里营区改建方案征求意见稿下发到基层连队。副团长杨其力带工作组到连队座谈调研。蒋磊揪住机会放了一炮:“营区设施建设应当充分考虑战备建设!”原来,连队通往团主干道的道路旁边有棵大松树,繁茂的枝叶挡住了半个路面,每次摩托化紧急出动都会受到影响。
此言虽有道理,但战友们还是替蒋磊担心:公开给改建方案挑毛病,这不是批评团领导考虑问题不周到吗?没想到,3天后,团长邓长城、政委江水清亲自来到连队,为蒋磊戴上“金点子奖”大红花,并奖励200元现金。从那以后,蒋磊的“智多星”名号就在团里传开了。
第 1 2 3 4 5 6 7页
张文:心随导弹一起飞 郭星 本报特约记者向辉 张文,男,四川省安县人,1990年5月出生,现为成都军区某团反坦克导弹连五班操作手。在“5·12”地震中,家里房屋被毁,一名亲人遇难。
“砰——”,一声巨响过后,远处“坦克”应声“趴窝”。现场官兵不禁啧啧称奇:入伍才几个月,就能将某型反坦克导弹打得如此精准,真不简单!
这名战士叫张文,成都军区某团某型反坦克导弹连五班操作手,年仅19岁。“当兵才多久,军装还没穿热呢,咋能练成如此本事?”许多老兵感到不解,因为他们不知道张文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
为强化军事理论基础,张文利用业余时间把连队有关导弹的书籍读了个遍。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找排长、问班长。一次,连里组织拔河比赛,班长点人数,唯独不见张文。少一个人就少一分战斗力呀,班长让人到处找他,原来,他借了两盘介绍导弹射击的光碟,在电脑室正看得津津有味呢。连里组织导弹理论考核,张文每次都是最先交卷而且分数最高。导弹的构造、每个部位的名称以及有什么作用,他都能倒背如流。
与导弹打交道以来,张文几乎所有的节假日都泡在导弹训练模拟器上,少则一小时,多则半天。别以为他只会闷着头傻练,每次训练时,他会将遇到的瞄准偏差大小、跟踪稳定性、是否抬高发射等各种问题记在纸上,事后请教连队干部和有经验的班长。
这方法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不咋地,但效果却不容怀疑:模拟训练,张文不仅能完成对固定目标射击、运动目标射击、时隐时现运动目标射击,而且高原、盆地、丘陵等各类地形,严寒、酷暑、雨雪等各种天候,他都能“弹”无虚发。
基本技能过硬还不够,心理素质同样重要。这一点是张文和班长闲谈时得知的。
那次,班长第一次参加实弹考核,由于过于紧张,导致操作失误,两枚导弹一枚打飞,一枚“掉弹”。很多人把这当笑话听,但张文却暗下决心:绝不能重蹈班长的覆辙。
心理素质咋练?张文想出一个妙招,他将俱乐部的一些音响资料拷进MP3,接上自己的小音箱,个人体会训练时放着听。在一片枪炮声、爆炸声中训练,感觉还真不一样。后来连长说这方法不错,在全连进行了推广。此外,张文还发明了训练前先跑400米等“土方法”,虽说没啥技术含量,但还真管用。
今年4月中旬,在该团组织的检验性演习中,张文按照平时的训练要领沉着应战,一举摧毁所有预设目标。
第 1 2 3 4 5 6 7页
袁智勇:当兵就当“许三多” 严祖洪 王启龙 袁智勇,男,四川省青川县人,1988年10月出生,现为成都军区某团3营炮兵连一炮手。在“5·12”地震中,家里房屋全部倒塌,两名亲人遇难。
深受救灾官兵影响的袁智勇,毅然中断大学学业,走进绿色军营。
刚到部队时,他踌躇满志。然而,新兵连第一次考核他就被泼了一盆冷水:5公里越野倒数第二。袁智勇因此郁闷了好一阵子。
勤能补拙。袁智勇想起了《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又充满了干劲。从此,他在跑步时比别人多穿一件“沙袋背心”,多带4枚手榴弹。汗水不会白流,新兵下连时考核,袁智勇所有共同课目达到全优,5公里越野跑出了19分15秒的好成绩,名列全连第二。
下连后,袁智勇成为一炮手,有个老兵告诉他,连队的火炮已经快淘汰啦,训练不必太卖劲!但袁智勇却不这样认为。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不假,袁智勇开始和火炮较上了劲。作为一炮手,不但要装定射击诸元,还要负责扛炮。为达到“人炮合一”,他找来一截20多公斤的木桩当作炮身,每天扛着跑一趟3000米,风雨无阻。为准确快速装定射击诸元,他走路都在背数据,好几次和迎面走来的战友撞个满怀。
袁智勇第一次参加实弹射击时,炮弹偏离目标中心点4米。在别人看来,这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但他却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一次,在逛电子科技产品市场时,袁智勇发现一款模拟火炮打坦克的游戏,就买了下来。随后的一个多月,袁智勇一有空就到电脑上琢磨。他以打游戏为借口,找来连队老兵一起切磋,学到了很多老兵的射击窍门。
就如他的名字一样,袁智勇在训练中有“智”有“勇”,成为一名军事训练尖子。4月中旬,团里组织专业比武,袁智勇盯准目标,果断击发,实现了首发命中,在场的官兵都为之欢呼。接着,他和战友们一起又连续打了4发,结果全部命中目标,并获得了本专业第一名的好成绩。
第 1 2 3 4 5 6 7页
杨玉健:超越自我成标兵 王启龙 本报特约记者赵丕聪 杨玉健,男,四川省什邡市方亭镇人,1989年4月出生,现为成都军区某炮兵团指挥连战士。在“5·12”地震中,家里房屋全部倒塌,救灾官兵把他和他的家人从废墟中刨了出来。
杨玉健是幸运的,地震中幸运获救,新兵下连后又被幸运地分配到了计算班,成为连队新兵中唯一一个计算兵。
计算兵被称为炮兵的“大脑”,岗位十分关键。一到班里,杨玉健暗暗告诫自己:“要像班长一样,当一名响当当的"神算手"!”
说到做到。他开始整天与计算盘打交道。初次接触计算盘时,为了把上面密密麻麻的指数尺装进大脑,他下了一番苦工夫:每天坚持在稿纸上刻画计算盘30遍,默记每个刻度位置。吃饭时、睡觉前,甚至上厕所的时间他都不放过。
手工作业是计算兵的基本功,杨玉健第一次与老兵合练,就看到了差距:老兵们个个口算、心算既准又快,成绩都是良好以上,而自己完全跟不上趟,还错了好几道题。
“超越不了别人,但一定要超越自己!”杨玉健定下了目标。成天与数字打交道非常枯燥,很多人都因坚持不下来半途而废。但杨玉健却把计算训练当作一种乐趣,成绩每提高一点,他都兴奋不已。为提高运算速度,他一星期就用了2000多份演算纸。一个月后,他在考核中达到了10题快速计算零失误。在全团组织的计算兵专业兵兵对抗竞赛中,杨玉健心算、口算速度都名列前茅,受到团里的嘉奖。4月上旬,他作为全团7名计算专业尖子之一,与6名老兵一起参加上级比武考核,获得团体第一名,被团里评为“军事训练标兵”。
第 1 2 3 4 5 6 7页
吕迪:多才多艺小明星 郭星 本报特约记者向辉 吕迪,女,四川省龙泉驿人,1990年7月出生,现为成都军区某师司令部直属队通信连话务兵。在“5·12”地震中,家里房屋受损,主动参加志愿者队伍,与军民一起奋战3个多月。
地震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多才多艺的在校大学生吕迪地震后毅然投笔从戎。
吕迪能歌善舞,上学时就小有名气,“姑娘追”、“冬巴拉”等民族舞蹈是她的拿手绝活,她还专门把道具带到了部队。训练间隙,吕迪自然成了场上的“主角”,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新兵下连后,吕迪当上了一名话务员,经过刻苦训练,现已成为连队的业务尖子,被官兵们誉为“小灵通”。干部骨干都在背后夸赞她:“大学生学东西快,接受能力强,就是不一般!”
作为话务兵,耳功、口功、手功、脑功是基本功,要熟练背记上千个常用电话号码。吕迪每晚都要将枯燥乏味的电话号码在心里默背几遍才肯入睡。没多久,上千个电话号码她就背得滚瓜烂熟。每隔一段时间,连队向用户征求意见,吕迪次次都得高分。
在体育方面,吕迪也是多面手,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样样在行。每次团里组织球类活动,总能看到她活跃的身影。她是通信营篮球队前锋,虽然个子不高,但投篮很准。
吕迪还擅长主持节目。今年春节,营里组织“庆新春”文艺晚会,吕迪身着一套红色的晚礼服,高雅的气质、甜美伶俐的普通话和妙语连珠的串词,使整场晚会高潮迭起。
入伍5个多月,吕迪获得的荣誉不少:参加师报话专业比武荣获第3名;参加营里组织的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获第一名;3次被营里评为内务、队列标兵。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由代昊、张景亮、姚永伟、秦大顺摄)
第 1 2 3 4 5 6 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