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5日电
据澳门日报报道,澳门统计局4日公布《2007-2008住户收支调查总体结果》,代表贫富悬殊的坚尼系数由5年前的0.44降至0.38,降低0.06。
扣除政府福利转移,坚尼系数为0.4,意味政府福利令坚尼系数收窄0.02(即1/3);住户收入上升,收窄坚尼系数的作用占2/3。
即5年间,经济好转,拉近贫富差距,这与澳门社会一直以来的观感有出入。
统计局4日公布,全澳住户总数共16.7万户,43.7%住在花地玛堂区。每户平均劳动人口由2002-2003年的1.65人增至2007-2008年的1.88人。全澳住户每月收入总额达42.2亿,较2002-2003年大升136.7%,扣除通胀实质增幅为99.4%。住户每月平均收入为25250元,较5年前实质升幅60.2%;人均每月收入8042元,实质上升62.3%。
分析认为,住户经济条件改善,拉近贫富差距,体现在几方面:首先,住屋类别中,代表低收入家庭的社会房屋住户就业明显改善,工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由5年前的65.4%,增至2007-2008年的73.9%,也因此令他们的金钱转移收益(如政府福利)下降8.1%;反之,私人房屋及经济房屋的住户收入结构与5年前相若。
住户每月可支配收入,经屋与社屋的住户增幅速远高于住私人房屋者。私人房屋住户每月可支配收入为22519元,增58.3%,但住经屋及社屋的住户每月可支配收入增幅,比5年前劲升100.5%及79.1%,分别为16285元及7370元。
其次,按住户成员工作情况,5年前,只有“户主或配偶工作”为38%,2007-2008年则减9.3%,但“户主或配偶、以及其它成员工作”比例升9.3%,即家庭多了成员工作。由此令住户的年收入上升。5年前,年收入少于10.8万元的住户占整体的37.9%,目前大幅下降至14.9%;年收入30万元或以上的住户比例,则由16.9%大幅飙升至40.4%。
第三方面,政府福利政策。由于住户收入来源主要分为“工作收入、资产收入、金钱转移收益,以及非金钱转移收益”。当中,“金钱转移收益中的"社会保障基金援助金"”占住户收入结构由5年前的0.8%升至2%,也同时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