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报特派记者 殷晓章发自江油
“5·12”地震周年将至,人们把目光纷纷投向巴蜀大地,灾区人民生活怎样,灾后重建工作进展如何?
去年7月30日,河南援建队伍从安县移师江油。于是,素有“李白故里”之称的江油深深地烙上了河南印记。三年重建两年完成。在江油,至今还有来自河南高校的30位大学生志愿者、42位挂职干部、几十位援建干部和数百位施工人员奋战在援建前线。87万江油人民已经见证或将要见证30亿元资金、265个项目带来的深刻变化。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河南援建江油一周年系列报道。
去年7月份,经过层层选拔,来自我省高校的30名大学生到四川省江油市进行为期一年的志愿者服务。在余震不断的艰苦环境中,30位80后大学生怎样书写自己的青春责任?
一年将至,在人生的节点上他们面临着各种选择。有的准备回河南参加工作,有的则继续留在江油,有的在当地收获了爱情。不论是走是留,
这一年都将成为他们青春记忆中不可抹去的一笔。
30名志愿者中22人报考公务员
离开车还有一个多小时,连军挎着布包走出房门。
他要乘坐下午经江油发往成都的火车,第二天在成都参加公务员考试。
去年7月,经过层层选拔,刚从周口师范学院本科毕业的连军,有幸成为团中央招募的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大学生志愿者(简称志愿者),到江油进行为期一年的志愿者服务。
30名志愿者来自我省21所高校,其中本科毕业生28名、在读硕士和硕士毕业生各1名,14人是党员。
以往,每到周末,志愿者大多会聚在共青团河南省委驻江油市团工委(简称团工委)的这间房子里谈笑风生。
4月25日是星期六,这里却是人去房空。
志愿者中有20人报考四川公务员,两人报考外地公务员。从周六起,他们陆续赶往各地参加考试。
服务结束日期渐近,志愿者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
连军报考的是成都市金昌县人民法院,去年11月,他已参加了成都市的招警考试,体检时他放弃了。
连军说,自己来四川是进行一年的志愿者服务,一年还未到就离去,这样做不妥。即使这次被录取,他也犹豫不决。
和连军一样,虽然志愿者已经喜欢上了这里,但是真要长久留下,一时还难下决心。
志愿者放弃高薪工作奔赴灾区
来江油前,大部分志愿者已经找好了工作。
毕业于河南财经学院的邓东银,是四川乐山籍,成为志愿者后,她放弃了上海的高薪工作。
地震时,从河南中医学院毕业的邱永华正在杭州实习,他萌发了为灾区做点什么的想法。去年6月5日,得知团中央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他立即报名。
被录取后,他向已签订就业协议的杭州单位交辞职信时,公司经理惋惜地说:“宁波分公司准备交给你打理,你再考虑考虑。”邱永华没有犹豫,工作可以再找,但是在地震灾区做志愿者的机会却只有这一次。
2008年9月24日凌晨,灾后重建的江油市又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
洪灾后发生重大疫情的可能性比较大,邱永华冒着泥石流、山洪暴发等危险,主动来到重灾区重华镇。
经检测,镇区的饮用水不合格,他就一家一家地发放消毒药品、讲解消毒知识。深夜,他还要熬夜整理材料,编发简报。
今年3月的一天,团工委组织志愿者到北川老县城凭吊,呈现在邱永华面前的是一片静静的废墟。
回去后,他在日记中写道:“这一年一定要竭尽全力,如果在这里虚度时光,就是对生命的最大亵渎!”
今年5月4日上午,在河南省各界青年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20人被评为“河南青年五四奖章标兵”。作为唯一一位80后,邱永华站在了领奖台上。
他们都经受住了余震考验
刚来时,这些志愿者几乎每天都在余震中度过。
他们不时从报纸上看到余震伤人的消息,晚上不敢睡觉。
邱永华说,有时睡到半夜,被地震晃醒后,光着脚就往外跑。
去年7月24日下午3点,团工委成立大会正在举行,突然,6.5级的余震发生了,房屋剧烈摇晃,桌椅东倒西歪。
有的志愿者患上了地震后遗症。一次,回家过春节的何珊珊在沙发上睡着了,母亲碰了一下沙发,她以为是地震,吓得跳了起来。
除了余震外,夏天这里雨水较多,潮湿闷热,20多个志愿者饱受湿疹困扰。
来后,何珊珊腿上、胳膊上就开始起湿疹,奇痒难忍,至今身上留下许多疤痕。
乡镇为志愿者提供住宿,但饮食要个人负担。单位食堂经常不做饭,有些偏远乡镇一条街只有一家饭馆,这些因素抬高了饭菜价格。据了解,志愿者平均每天的伙食费在15元左右,没有食堂的在外就餐需20元左右。另外,他们还要承担摩托车出行费、移动电话费等。每月680元的工资让他们的生活有点艰难。
今年1月6日,河南省副省长宋璇涛在江油视察期间,了解到志愿者的窘况后,给每人每月增加了400元工资。
团工委书记代凯华告诉记者,招募志愿者时,考虑到有人会中途退出,特设三个月的考察期,30名志愿者没有一个人退出。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