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你可回来啦!”
5月3日,怀抱着失而复得被拐卖的孩子,3位母亲顾不得眼前记者的镜头和话筒,喜极而泣,在各自心肝宝贝的脸上落下了一个重重的吻!
当晚零时30分,广东省河源市警方通报被拐卖的3名3岁的幼童已全部被解救,安全地回到父母的怀抱。
这无疑是公安部自4月9日在全国部署开展“打击拐卖儿童妇女犯罪专项行动”以来,取得的一场“开门红”。
从偷盗升级为抢夺绑架 “拐卖儿童妇女是一种严重侵犯人权、危害社会稳定的恶性犯罪活动,一直是公安机关的打击重点。”公安部副部长、全国打拐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张新枫近日表示,受多种消极因素的综合影响,拐卖儿童妇女的犯罪活动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持续至年底的专项行动,就是要坚决把拐卖儿童妇女犯罪多发高发的势头压下去。
“组织化程度提高,手段升级,危害日益严重。”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杜航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述目前打拐的新形势。
“犯罪团伙化趋势很明显。”杜航伟告诉记者,犯罪手段已由传统的诱拐、偷盗转变为抢夺、麻醉甚至绑架。
公安部5月4日公布已侦破的十大典型案例中,山东济宁公安机关破获的抢劫儿童案就是代表性案例之一。今年4月11日14时45分,济宁市汶上县刘庄村村民徐某带着9个月大的女儿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辆银灰色面包车拦住,车上两名男青年将其女儿抢走。警方快速出击,在抓获两名犯罪嫌疑人的同时,从车上搜出已上膛的自制手枪一支。
“拐卖犯罪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迫被拐卖的儿童妇女从事行乞、偷盗、抢夺甚至卖淫等违法犯罪活动。”杜航伟举例说,4月10日19时,辽宁省大连市公安局西岗分局在沃尔玛超市开展反扒工作时,抓获一名8岁左右的新疆籍男孩和4名犯罪嫌疑人。据查,该儿童是被拐骗到大连的,每天要完成扒窃7至8部手机或1500元钱的任务。
据介绍,拐卖案件多为跨省区流窜作案,点多线长面广,调查取证难,犯罪嫌疑人抓捕难,被拐卖妇女儿童解救难,经费耗资巨大。拐卖犯罪嫌疑人多为农村地区流动人员,居无定所,行踪不定,抓捕难。
通缉悬赏剑指人贩子 李明生,男,1950年12月生,河南省林州市人;林文周,男,1949年9月生,福建省福安市人;王英,女,1954年11月生,江苏省东海县人……
4月29日,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剑指在逃的人贩子。各大报纸、电视、网站纷纷报道,10名人贩子已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据了解,公安部分别在1991年、1993年、1995年和2000年,在全国重点地区组织开展过4次大规模的打拐专项斗争,查破了一批影响大、危害严重的大案要案,严惩了一批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解救了一批被拐卖的妇女儿童。
“前4次规模都很大,但像这次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专门悬赏捉拿人贩子,还属首次。”杜航伟告诉记者,此次专项行动要尽快见到实效,公安机关要在立案、侦查和追逃三个环节下功夫。
公安部要求,凡是群众到派出所、刑警队报儿童、妇女失踪的,接待民警必须要认真询问案情,及时立案,迅速开展查找、调查、侦查,做到件件有记录、件件有人管。
据透露,公安部近期还将选择40名罪大恶极的在逃拐卖犯罪嫌疑人,继续发布A级通缉令,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共同打击拐卖儿童妇女的违法犯罪。公安部今天还公布了互联网打拐信箱:公安部网站(www.mps.gov.cn)国务院反拐部际联席会议专栏,欢迎群众积极提供线索。
网上比对可寻找亲人 重拳打拐,合力围剿,将人贩子绳之以法似乎就可以“鸣金收兵”,然而,对于被解救出来的懵懂孩童,甚至嗷嗷待哺的婴儿,找到亲生的父母,公安机关才算得上完满收场。
“在多年的打拐过程中,如何找到被拐儿童的亲生父母一直以来都是比较棘手的问题。”杜航伟告诉记者,过去,往往通过人贩子的交代,顺藤摸瓜,寻找孩子的亲生父母。如果孩子倒卖了几手,中间的环节断了,再想找到亲生父母,无异于大海捞针了。
再加上多数被拐儿童年龄较小,所能提供的有价值线索也非常少,有时会出现负责解救行动的公安民警扮演起“临时父亲”的角色。
“这种情况,随着基因科学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会迎刃而解。”杜航伟介绍说,公安部已建成全国“打拐”DNA数据库,运用DNA远程比对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可以解决查找被拐卖儿童的难题。
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已有DNA实验室236个。承担血样检测任务的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32个省级和11个地市级公安机关DNA实验室已联网,能够异地查询比对被拐卖儿童DNA数据,全国其他DNA实验室也将在5月底前全部联网运行,实现全国DNA技术资源和数据资源共享。
“运用"打拐"DNA数据库,通过网上比对寻找亲人,既简便易行,又节省了大量的警力。”杜航伟说,鼠标轻点,丢失的孩子就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妈妈。
本报北京5月7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