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广州消防员接警后出队 |
1902年产的消防车,在筹建的博物馆里块头最大 |
上世纪70年代使用的车载干粉灭火枪 |
百年前闹市起火怎么救?
历经三年奔波筹建的广东消防博物馆终于立项,建成后将能让人尽览岭南消防史
本报记者 江彬 通讯员 省消宣
“广东消防博物馆已被批准立项啦,而且是作为重点项目!”昨天,省消防博物馆筹建办副主任乔景山兴奋地告诉记者。
难怪老乔如此兴奋,从2006年4月筹建开始,老乔的足迹踏遍了广东各地乃至全国有消防文物的地方。从一无所有到现在文物堆满了两个仓库,都是老乔和两名同事干出来的成果。
“建消防博物馆,广东公安消防总队雷盛武总队长很支持,询问和批示好多次了,但就是没钱,消防的经费肯定要先满足消防设备的购置和战士们的生活。这次向政府申请立项两年,现在终于落实了。”老乔话里话外难掩兴奋,政府以重点项目来立项组建,意味着更多的资源会投入到消防博物馆的筹建中。
为弄水枪,豆豉吃了几个月
“堆在仓库的文物,基本都是依靠捐赠而来。”老乔唏嘘,“也有买的,不过都要由对方半卖半送才能买到。”
前年,老乔得知上海有人收藏了一整套民国时期的消防员个人装备———头盔、消防服、照明灯、轻便水枪,他马上坐火车赶去上海。到那儿一看,确实是真货,而且保存完整,非常罕见。但5万元的要价让老乔没辙了,他只能拍上几张照片,然后告诉对方:“有钱的话,我会再来的。”
阳江某豆豉厂的几支清末民初的水枪,让老乔吃了几个月的豆豉。老乔闻讯到该厂想弄回那几支水枪,厂长说“你照顾一下厂里的生意吧”,老乔马上掏钱买了几箱豆豉,连同水枪一起带回总队。“那时候,凡是同事来我办公室,我都派上几包豆豉,我自己都吃了好几个月了”。
记者问他:“既然没钱,为何还要硬撑着办博物馆呢?”
老乔严肃起来:“不办博物馆,谁知道以前是怎么灭火的呢?别说老百姓不知道,就是年轻一辈的消防员很多都说不出来。”
何为水龙?老爷消防车揭秘
老乔的“宝贝们”大多存放在花都教导大队的两个仓库里,漫步其间,时光恍如倒流,里面的文物展现着人与火的斗争史。
里面最大块头的一辆“老爷消防车”,长不到3米,宽约1米,车身由坚硬的木头做成,轮子和水泵则由生铁铸成,后面摆放着7根貌似长矛的工具。
老乔介绍:“这是手摇式水泵消防车,主要由摇臂、水泵、喷嘴三部分组成。在它的摇臂上插一根木棍,两边各站数人,上下摇动摇臂,使水泵抽水加压,高压水再从喷嘴射向起火点。车上配套工具齐全,有数十米长的消防喉,配合木叉举起,水柱能射到20米外。在火势太大、人不能靠近时,一般都由这辆车一马当先。这一类的消防车,新中国建国初期还在使用,直到1971年我国引进现代消防汽车,老式消防车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记者见到这辆车身上有一块铜牌,上刻双龙喷水图案。乔景山说:“消防车上出现龙的图案,不仅因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而且在古代,龙的重要特性就是能吐水,水龙水龙,就是这么来的。”有趣的是,这台“水龙车”中间还吊了一个钟,相当于现在的警笛,钟声一旦响起,水龙车必须立即出动。
清末水枪,现在还能喷水柱
在仓库的一角,存放着十几支清末民初的老式消防水枪。这些消防水枪大都用黄铜、半机械半手工制造,长120厘米至160厘米不等,水枪出水口直径约0.3厘米至0.6厘米,重2至3公斤左右,个别铜枪上铸造的图案和字迹仍清晰可辨,水枪外面用竹片包装,制造工艺十分精细。
这些老式的消防水枪虽然有些陈旧,但损坏并不严重,老乔说:“个别的还能正常使用,使用时只要将水枪的底部吸水部位放入水缸或其他盛水的容器中,用手握紧枪头上下挤压,便能从枪口处射出十多米远的水柱。以前灭火时,一部分人负责射水,另一部分人要不停地用木桶等供水。这些水枪的射水量不大,但数十支一起发射,威力就体现出来了,而且相比人力泼水救火,不仅射程远、省力、危险性小、经久耐用,而且可以不间断地射水,这在当时自给自足的小农业小工商的经济条件下,算是较为科学、先进的灭火利器了。”
照片奖状,述说百年消防经
在仓库里,老乔拿出一张老照片说:“1926年中国进口了第一台新式云梯消防车,是汕头的商行购买的,当时社会各界人士争相赶去参观。”
这张80多年前的珍贵照片上,参观消防车的人有警察和部队官兵,还有西装革履的商界人士、长袍马褂的社会贤达和政府官员等上千人,因为从国外购回一辆消防车在当时是件大事。
老乔又从一堆文物里挑出一张1979年广东省第二届消防体育运动会撑竿跳的奖状———肇庆地区代表队获得第一名。
“当时有撑竿跳这个项目,是因为还没配云梯车,一旦高层建筑着火,消防员就要撑着竹竿冲进火场。”老乔说,“当时的所谓高层,其实也就两三层楼高,消防员一跳,就能跳上二楼。后来引进了云梯车,建筑也越建越高,撑杆跳基本没用了,现在的消防运动会也就取消了这个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