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剑桥大学透露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病重
注定要研究宇宙的逃学少年 ◎本报综合报道
作为“爱因斯坦以来最有名的科学家”,斯蒂芬·霍金的名字及他的《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早已家喻户晓。如今顶着物理学成就神圣光环的他,在读大学时是一名逃学少年,他的聪明也令同学惊叹“我们就像来自于不同的星球”。
史蒂芬·霍金自述 -在牛津三年我每天只学1小时 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刚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周年的同一天。
然而,我估计了一下,大约有二十万个婴儿在同一天诞生,不知道其中有没有后来对天文学感兴趣的人。
我上学时,牛津物理课程的安排,使得大学很容易逃避用功。我上大学前考了一次,然后在牛津过了三年只在最后考一次毕业考。我有一次计算过,在牛津的三年中,我大约总共学习了一千小时,也就是平均每天一小时。我并不以那时的不用功为傲,我只不过是描述当时的想法而已,这就是我和大部分同学共同的态度:一种百般无聊的心态,而且觉得没有任何事情值得争取。
我过完二十一岁生日之后不久就进医院检查。他们从我的手臂取出肌肉样品,把电极插到我的身上,把一些放射性不透明流体注入我的脊柱中,一面使床倾斜,一面用X光来观察这流体上上下下流动。我被诊断得了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或者被英国人称作运动神经细胞病。这种病引起神经细胞逐渐瓦解,头脑思维不受影响,通常呼吸肌肉失效,导致肺炎或窒息而死。
我意识到我得了一种可能在几年内死亡的不治之症,这确是一大打击。我怎么会那么倒霉呢?怎么这种病会发生在我身上呢?
因为我估计自己活不到完成博士论文,所以看来做研究已没有什么意义。然而,疾病随着时间流逝似乎缓和了下来。我开始明白广义相对论,并在研究上获得进展。但是真正使我生活改观的是我和一位名叫简·瓦尔德的女士订的婚。这下我有了活下去的目标。也就是说,如果我要结婚就必须有一份工作。
1965年,我申请剑桥凯尔斯学院,得到一份研究奖学金。同年7月和简·瓦尔德结婚,第一个儿子罗伯特出生于1967年,女儿露西出生于1970年,而第二个儿子提莫西出生于1979年。
同学德瑞克·鲍尼眼中的霍金: -他来自另一星球 (德瑞克·鲍尼是史蒂芬·霍金在大学学院时的四个物理学生之一;他离开牛津之后在伯里斯特尔大学作研究,埃萨克斯的圣十字学校校长。)
我在大学学院的那一年共有四名学物理的:史蒂芬、高登·贝瑞、里查德·布雷安和我自己。
我认为那时我们没有人知道霍金到底多聪明。直到第二年我们才发觉到这一点。我们在个人指导时被分成两对,这两对的进度完全相同。有一次四个人做同样的作业。我们被指定读《电磁学》第十章。这是由很特别的作者组合布里尼夫妇合写的。该章结尾附有十三个问题。我们的导师玻比·伯曼说:“尽可能完成。”
我们尝试一下以后,我很快就发现一题也做不出来。里查德是我的工作伙伴,那个星期我们一起设法解出了其中的一题半,为此我们感到很得意。高登拒绝任何协助,自己设法解出一题。史蒂芬和往常一样还没有开始。他上学时不甚用功。
他从来不吃早饭,这对他来说似乎是件大事。我们对他说:“这习惯不好,霍金,你早晨应该起床吃早饭。”他沉思地盯着我们,第二天早晨他真的起床吃早饭。那天上午我们这些乖小孩跑去上九点到十二点的三堂课,霍金没去。我们走时大概九点或者差五分九点,因为从大学学院到实验室去上课只要五分钟的路,霍金也在那时回到自己的房间去。
我们十二点左右回来时,霍金刚好下来。我们在学院的门房相遇。
“啊,霍金!”我问道:“你做了几题?”
“哦,”他说:“我只来得及做这前面的十题。”
我们所有人都大笑起来,而他却满脸狐疑地对我们凝视,这使我们全都呆住了。我们立刻意识到,他的的确确做了这前面的十题。我想,这时大家才意识到,我们和他是不可能同行并进的,我们就像来自于不同的星球。
母亲眼中的霍金: -研究宇宙似是命中注定 伊莎贝尔·霍金是史蒂芬·霍金的母亲。1930年,伊莎贝尔在牛津研究哲学、政治和经济学。1942年1月,纳粹空军正狂轰滥炸英格兰,伦敦遭受到几乎夜夜不停的空袭。这迫使霍金一家,搬离海格特的家园,而迁到牛津避难。他们在霍金诞生后又回到了伦敦,一直在那里住到1950年。
伊莎贝尔在产前一周到了牛津。她在医院时,作了一些工作,而且得到一张书券,所以就去布勒克威尔书店买了一本星象图。
买星象图本属偶然,但在霍金从事宇宙研究之后,伊莎贝尔的小姑说:“你做这件事情真是未卜先知。”
霍金在某些方面肯定是非常能干的,但不是所有方面。他相当晚才学会阅读,但他总是很多话;他也非常富有想象力,在这方面比数学方面发展得更快。
霍金一开始就是个自学者。如果他不想学什么东西则多半是他不需要。他大体上像是一张吸墨纸,把什么都吸收进去。我们经常把他和妹妹带到南肯辛顿的博物馆去。我把他留在科学博物馆,把玛丽留在自然历史博物馆。 (来源:青年周末)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