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震中致残的4名年轻人当起了“网络客服”
本报记者探访青川残疾人再就业基地——
网络客服中心“藏”在灾区板房里
特派记者 潘高峰
这些天,青川县乔庄镇板房区的居民中,流传着“网络客服”这个新鲜词。
这里的两间板房里,摆放着几台崭新的电脑,6名青川当地的年轻人从几个月前开始出现在这里,其中4名年轻人有着不同程度的肢体残疾。
周围的邻居一开始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只知道他们做着和寻常人不一样的事情,脸上有着和寻常人不一样的光芒。熟悉之后,邻居们会向前来打听的人解释:他们是青川残疾人再就业基地的员工,做的是某网的“网络客服”。
对于唐莎、羊敏、何卫和聂凤莉这4个土生土长的青川人来说,这个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工作岗位,就这样走进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也许没有意识到,在社会帮助下的这一探索,也为地震后当地更多残疾人通过互联网实现就业,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前夕,记者翻山越岭来到了青川县城。探访这个“藏”在板房里的网络客服中心。
为了救人被倒下的墙压住
白皙的皮肤,清秀的脸庞,朴实的面孔有时会闪过一丝顽皮的微笑。24岁的唐莎有一个女孩般的名字,但却是真正的男子汉。
5月12日大地震发生那天,唐莎在当地一个小网吧工作。下午上课的时间过了,网吧里面人少了很多,唐莎准备坐下来休息一下,突然感到脚下的地在抖。开始,唐莎并没有注意,但发现坐在他边上的一对情侣跳起来跑了出去,外面还隐约有人在喊“地震喽”,他一下子站了起来。
网吧里面很快没了人,已经逃到门口的时候,唐莎突然发现屋里还坐着一个男孩子,带着耳机,抖着腿,正在玩一个叫“劲舞团”的游戏,“这游戏很疯,估计他根本感不到地在晃,因为他自己也在晃。”唐莎折了回来,来不及说话,对着那男孩就是一脚,把他踢醒了。
就是这么一耽搁,唐莎从二楼的网吧往外冲的时候,大地震已经来了,走在楼梯上的他站立不住倒在台阶上,两边的墙压在了他身上。“眼前一黑,就失去了知觉。”
成了残疾人后对前途迷茫
醒来时,唐莎发现浑身疼得像要撕裂一样,但身子两边都被压住了,根本动不了。后来他才知道,已经昏迷了一个多小时。他很害怕,怕爸爸妈妈出事,看到手机掉在面前不远的地方,他拼命想顶掉身上的碎墙,想打电话给他们,但做不到。
身受重伤的唐莎在痛苦中等来了救援。因为颈椎骨折伤到了神经,他的四肢失去了知觉。救援队伍进入青川后,他被送到广元接受治疗,后来又转到石家庄。在那里他接受了3个多月的治疗,医生从死神那里把他拉了回来。
因为伤势太重,医生最初告诉唐莎父母,“这孩子可能活不了”;后来改了口,“活下来也是植物人了”;再后来医生又有了新结论,“可能要一辈子坐轮椅”。
“想到可能一辈子就这样躺在床上,等别人来帮助,就特别绝望。但父母只有我一个孩子,我不想让他们伤心。”唐莎努力地康复,接受针灸和物理治疗,“针灸的成效非常大,我的四肢开始恢复,虽然不能恢复到正常人那样,但已经是一个奇迹。”
好不容易活了下来,但唐莎迷茫的是,今后该干什么。“神经紊乱,左腿抬不起来,但知觉正常,右腿能够活动,但没什么知觉,左手除了拇指和食指能动,其他3根手指因为神经损伤只能蜷着无法伸直。我常问自己,谁还会要我这样的人?”
当上网络客服后找回信心
意外的答案,出现在去年冬天。一个名叫李莎的女孩打电话告诉唐莎,要招他当淘宝网的客服,希望他能去面试。“我当时又奇怪又兴奋,淘宝网我听说过,但他们怎么可能到这么偏僻的山区招员工!”
后来唐莎才知道,一个名叫“阿里巴巴”的公司要在这里建立残疾人再就业基地,“他们把淘宝网的客户服务中残疾人可以做的部分剥离出来,专门提供给地震灾区的残疾人,我因为有电脑基础,很幸运成为了第一批。”
今年2月18日,经过面试和培训,唐莎和他的3个伙伴羊敏、何卫、聂凤莉一起,正式当上了淘宝网的“店小二”。从最初的错误百出,到逐渐成熟独当一面,如今,他们每天可以处理近400条客户的求助问题,接近了正常员工的水准。
这份工作的工资标准是每月1000元,此外还有一些福利保障。在当地,这已经是不错的收入。但唐莎觉得,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找回了久违的信心和生活的勇气。“阿里巴巴和淘宝网给了我们机会,我们也回报了认真和努力。能够自食其力,说明我还是一个有用的人。”
生活中的笑声多了。4个年轻伙伴,2个同样年轻的主管,一个由年轻人组成的团队,互相打趣、取绰号、分享生活中的乐事,10多平方米的板房里,笑语飞扬。
希望更多的残疾人能就业
唐莎的故事,其实也是何卫、羊敏和聂凤莉的故事。腿脚不便的何卫曾一次次找工作被拒,聂凤莉失去了地震前在劳动局的工作。地震后,他们面对现实,都有过相似的困惑。
这一项目的负责人李莎,曾是当地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大学毕业后,她放弃了城市里的工作,回到了青川县,希望能为贫困的家乡做一些事。地震时,她尽一切可能奔走救人,带领大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震后,她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让那些在地震中留下伤痛的人,重新回到生活的正轨。正因如此,当阿里巴巴公司与当地政府接触,创建残疾人康复和网上就业项目时,李莎决定加入这个队伍。
李莎说:“这是互联网时代才可能产生的奇迹,当然,也面临很多困难。”为了把第一步走好,她翻阅了6000多本残疾证,从中筛选出65个人面试,最终选出了第一批4个人。
成功的开始,虽然只是星星之火,却为进一步推广提供了可能。青川县残联负责人透露,县城重建后,将建设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残疾人康复中心,届时将辟出数百平米,专门作为残疾人网络再就业的场地。
“今年年内,我们准备再招收15到20名残疾人就业,并以此产生带动效应,逐渐扩大规模。”李莎认为,最重要的是这种模式是可以复制的,比如银行、电信业等都需要招收客服人员,如果大家都能为残疾人留一席之地,“星火燎原”不是没有可能。
他们需要机会
“5·12”汶川大地震后,青川和北川、汶川一样,迅速成为一个人们熟悉的地名。不同的是,作为一个山区贫困县,恶劣的生活环境使这里的残疾人特别多,据当地残联统计,地震前约有1.59万名残疾人,地震发生后,因地震而致残的又增加了6000多人。
在成都街头,看到这样一条公益广告:“活着≠生活”。的确,逝者已矣,如何让在地震中余生的人好好生活,这并不是一道容易解答的题。恢复重建固然重要,生活重建、心灵重建同样不能忽视,对于残疾人来说,这一点尤为艰难。
地震后,有两句标语曾被人们誉为灾区最动人标语——“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这两条温家宝总理曾引用过的标语都出自青川人之口,其中第一条,是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残疾人石光武想出来的。
石光武15岁时被脱粒机卷去右臂,但凭着自己的努力,他家的两间土坯房换成了2层楼房。这次地震让石光武的新房严重损毁,44岁的他不仅没有消沉,而是告诉妻子和邻居:“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石光武喊出的标语,固然是一种激励,同时也反映着一个事实,残疾人因为天生的弱势,更需要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不是被动地接受赠予,而是像正常人那样,有一份工作,依靠自己的力量生活,很多时候,他们并不缺少能力和勇气,而是缺少一个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