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先生 信息时报记者 黄亦民摄 |
肖先生 信息时报记者 黄亦民摄 |
陆小姐 信息时报记者 黄亦民摄 |
广州日报 信息时报 倡议:不再报道跳桥秀
海珠桥1个月上演11宗“跳桥秀”,累坏警察烦死市民
倡议书
近期,广州海珠桥频繁上演“跳桥秀”,正如我们报道中多次提及的,这些表演结果是造成阻塞交通、浪费警力,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为了解救他们而要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经过我们的调查,他们的“跳”,绝大多数都假跳,他们的所为,也得不到广大市民的同情,甚至是换来大家的反感。作为新闻媒体,我们有责任报道市民关注的重大社会事件,但我们认为此类事件,实际是有人以社会整体利益作要挟以达到解决个人诉求的目的。
我们认为,市民有困难,应当寻求正常、合法、不损害公众利益的途径解决,选择“跳桥秀”之类的过激行为,不仅是拿自身生命与家庭幸福开玩笑,而且对城市交通及公共资源也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同时亦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我们认为,媒体不应向跳桥者提供“秀”的舞台,这才有利于减少甚至避免此类事件再度上演,这也是关爱生命的一种责任。为此,我们作出庄严承诺,今后不再报道“跳桥秀”,我们呼吁新闻媒体与广州日报、信息时报一起承担社会责任,新闻上封杀“跳桥秀”!
广州日报 信息时报
2009年5月12日
信息时报讯(记者 张昊 童丹 见习记者 王志海) 广州海珠桥上跳桥秀愈演愈烈,从4月1日起,加上昨日连发的两宗,一个多月来已经上演11次,每次都导致交通堵塞,每次都要出动大批警员援救,而“跳桥”的无一例外的只是想通过“作秀”达到自己的诉求。面对这种“秀场”,救助警察喊累,市民喊烦。
有传播学专家指出:媒体的报道,对这类“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鉴于此,信息时报今天郑重做出承诺并向各媒体同行倡议,对类似的事件今后将不再报道。
市民忍无可忍:
记者越拍照他们越积极
昨日,海珠桥又连续上演两单“跳楼秀”,现场很多忍无可忍的市民都指着跳桥者大喊:“怎么还不跳?”、“救护车快走了,人家很辛苦的,不要每次都让医生白跑一趟......”
上班族李先生苦笑着对记者说:“因为老有人要跳桥,我这个月已经有好几次被迫步行过桥,然后打的,真是受不了。”
一些市民还对媒体记者现场拍照报道有些意见,一位阿婆对记者说:“你们不要拍了,你们拍得越积极,他们反而越有成就感,下次他们肯定没事就跑过来跳桥。”
不过,现场各媒体记者也是一脸苦笑。在场有记者表示,最怕遇到海珠桥“跳桥秀”了,这种事情往往时间长,每次都至少要耗上一两个小时。
“铁钩保安”无奈:
跳桥者身手太敏捷
在事发现场,上岗才几天的几个“铁钩保安”面对此景也颇为无奈。“才这么几天时间,就有3个跳桥的,真的太密集了。”一名保安苦笑着对记者说,“今天第一个跳桥的人手脚非常敏捷,当时我们4个在桥梁两侧巡逻,十几秒的时间,那个跳桥的人就爬了两三米高,我们也不敢用铁钩钩他下来,怕有危险。”
“有些作秀者故意绕开我们的视线,从机动车道上攀爬上去。甚至还有人是乘坐机动三轮车向上爬,可以说是费尽心机。”一名现场执勤的保安向记者表示。
出警警员身心疲惫:
说不厌烦是假的
“这样的秀隔两天就上演一次,说不厌烦是假的。”广州警方一名曾参与海珠桥跳桥秀救助工作的警员向记者无奈表示,“每一场跳桥秀,都必会造成周边交通大堵塞,警员每次都要严守以待,次数多了真的会感到疲倦。”该名警员表示,救助群众是民警的职责,不管是真跳还是假跳,都要认真救助。
记者从有关途径了解到,警方有关部门正在考虑用张贴迎亚运宣传广告纸的方式装饰海珠桥,正好可以把容易攀爬好爬的钢架结构遮挡住。越秀警方也表示,正在和海珠桥管理公司商讨,要给海珠桥钢架上添加一些障碍。
顽固跳桥者:
“下次有机会还会继续跳”
信息时报:为什么选择跳海珠桥?
郑龙(一月内两次跳桥):因为能够得到大家的关注,会给政府部门一些压力。另外我双腿残疾,其他桥我可能都爬不上。
信息时报:前几天刚跳过了,为什么今天又来?
郑龙:问题解决不了啊,那天被警察带走后,反映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信息时报:既然你上次上桥没有得到解决,这次何必又要再上呢?
郑龙(情绪激动):我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现在又残疾,以前(跳海珠桥)从来没有人关心过我。所有跳海珠桥的问题都是社会问题。
在被周围市民劝离时,郑龙还放话:“下次有机会还会继续跳海珠桥,希望到时候有媒体前来采访。”
暨大新闻系主任:
媒体应理性淡化这种“秀”
对于海珠桥近来多次发生“跳桥秀”,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张晋升教授认为,海珠桥“跳桥秀”已经突破普通“跳桥秀”这个概念,来跳海珠桥的各种人群都有,甚至包括“两杠一星”的警员。而且他们很多人诉求的东西都和广州无关,因此海珠桥成为了他们一个“绑架”公众的工具。这其中有的是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协调解决,更大一部分原因,是广州市各大媒体的“推波助澜”。
张晋升表示:在该事件上,广州市各媒体在客观上成为了“跳桥秀”者们利用的工具。在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下,为了让自己的报道比同行更加“出彩”或者担心“漏料”,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海珠桥“跳桥秀”的日益增多,各大媒体对此的报道也是日益加大,这些都客观地给普通大众造成错觉,让海珠桥不自然而然的成为一个信访诉求的工具。
“因此,我希望广州市各大媒体对于海珠桥此类跳桥秀报道能从媒体自律出发,保持理性淡化处理。不要再大篇幅报道类似事件。广州日报、信息时报能够首先倡议不再报道海珠桥‘跳桥秀’非常好,这是一个对社会公众负责任媒体应该的表现。”张晋升说。
跳桥秀三大恶劣影响
1 耗费大量警力
在之前的报道中,信息时报曾计算过每次“跳桥秀”的警力成本。发现有人跳桥后,水警巡逻艇、消防车和交警都要到场,一艘水警巡逻艇配有约6名水警,一辆消防车约配10名消防警,20余名交警和派出所民警。
2 交通严重堵塞
信息时报记者之前曾站在海珠桥头掐表计算,在行车顺畅时,双向5车道1分钟约通行90辆车,每小时通行5400辆车,意味着一场3小时的跳桥秀将有1.6万辆车受阻。市民陈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1.6万车次计算,就算每车平均只有3个人,都有4.8万人受到影响,每个人平均浪费1个小时,就耗费了4.8万个小时。按社平工资每小时15元计算,浪费了72万元。加上人力物力等其他成本,这个数字起码要超过百万。
3 破坏广州形象
更有一些学者专家表示:除了堵塞交通和浪费警力,频繁的“跳桥秀”损失的更是广州的城市形象。“他们有些跳桥者所诉求的情况并不是广州发生的事情,但是却跑到广州海珠桥来上演跳桥秀,这对广州这个即将举办亚运会以及申办全国文明城市的城市来说,是个莫大的伤害。”
街头访问
陆小姐
(管理人员)
上演跳桥秀的人浪费人力物力资源,而消防和媒体到现场进行救人和报道加重了交通堵塞,我认为不好,如果媒体不再报道此类消息,将可能减少那些想借助媒体舆论达到目的的人,不再助长这些不好的风气,我觉得非常正确。
肖先生
(报纸销售)
搞跳桥秀不好,造成很不好的影响,一星期就有几次,一搞就是几个小时,浪费公帑,若媒体大力报道,那些人就以为可以得逞,也会对其他人有诱导的作用,所以最好不要报道啦。
黄先生
(大学毕业生)
对于跳桥跳楼秀我留意的不多,但我想他们应该是有较大心理压力,心理有问题。我不同情他们,既然有死的勇气为什么没有勇敢面对的勇气?对于这类新闻,媒体可以做适当报道,但不要太张扬,这样较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