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个再生育家庭:接续被扯断的爱
孙文祥
新的家园还没有建好,但这并没有妨碍人们规划生活,重组家庭和新生命的诞生,都在发生着。
今年2月21日,映秀镇人李艳顺利生下了6.8斤重的儿子,取名“王嘉睿”。
“已经有5个家庭迎来了新的小生命。”映秀镇妇联主任余永红说。
因孩子在地震中伤亡,映秀镇再次选择生育的妇女已经有191人,大部分的预产期集中在六七月份,到时候,将有一批婴儿诞生。
被大自然强行扯断了的爱,正因此被接续起来。
新生命诞生
2月21日下午3时,王军站在医院过道里,点燃了一支香烟,等待着。
伴随着婴儿的哭声,一名护士走出产房,面带微笑地朝王军喊:“恭喜,生了,还是个男孩。”
他没有激动地跳起来,而是静静地站在产房门口流泪。
38岁的王军是映秀镇人,1996年已为人父。那年,妻子李艳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他给女儿起名叫王冬琳,“冬,代表着她出生在冬天;琳,希望她能成长为一名气质优雅的女孩”。
但去年的那场大地震,剥夺了王军做父亲的权利。
而时隔284天后,王军再次成为了父亲。他承认,起初,时常会分不清,怀里抱着的是女儿王冬琳,还是儿子王嘉睿。
1995年,经人介绍,王军认识了羌族姑娘李艳,于1996年5月领取了结婚证,7个月后,两人就有了女儿。“我们学历不高,但我们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女儿很可爱,我们本想集中所有的精力将女儿培养好。”王军说,1997年1月,他为女儿办理了独生子女证。
转眼间,王冬琳13岁了,就读小学5年级。王军很疼爱这个女儿,虽然她的学习成绩并不出众,但乖巧。
2008年5月12日,因为大地震,映秀小学的教学楼坍塌了,王冬琳被埋在废墟下。当王军找到女儿时,她已永远停止了呼吸。“我哭过,已经数不清哭了多少次了。”王军说,地震后的最初三天,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挺过来的。第五个晚上,王军对李艳说,“我们再要个孩子吧。”
王军的建议,得到了妻子的同意。次日下午,两人赶到都江堰市一家尚在营业的医院,取下了节育环。
“反正,脑子里就是想快点有个孩子。”王军说。
努力生活
地震后,他的生活中,极大地渗入了香烟与酒精,“白天抽烟,晚上喝酒;有时喝啤酒,有时喝散白酒”。
这样的生活状态持续到了2008年7月初,妻子感觉身体有点怪怪的。王军领着李艳到成都一家医院检查,“你怀孕了,有1个月了。”当妇科医生告诉她时,她不敢相信那是真的。
回到家中,王军决定结束充满烟与酒精的生活,但发现很难做到,因为经常想到女儿,“抽一支烟,眼前就是一段往事,喝一瓶酒,就是一段回忆”。在怀念与期待中,他控制不好自己的思绪,只能在每晚的“半醉”中,去寻找一种平衡。
时间就这样流逝着,一晃,临产期来了。王军说,那时不清楚自己是应该高兴还是痛苦,那种感觉很奇怪。但他意识到,38岁的他需要做两样事情:戒烟戒酒与赚钱。
“现在是没时间喝酒了,小孩晚上吵夜很厉害,需要照顾。”王军说,抽烟对小孩的肺不好,他会在进家门前把烟头掐灭。
“养过孩子,就清楚要把一个孩子拉扯大,需要多大的投入。”王军说,他出资与几个朋友开办了一个砂石厂,同时,他还借钱购买了一辆翻斗车,为建筑工地拉砂子,“赚些辛苦钱”。
“生个娃,我的生活倒退了10年。”王军说。但他还是想趁着年轻多赚点钱,为儿子的将来打下基础。
王军说,在映秀,失去孩子的家庭获得了6.8万元的补助,政府也为这些家庭缴纳了15年的社保。但王军明白,对于灾区这批上千户的再生育家庭来说,真正困难的时刻“不是现在,而是18年后”。
为帮助高龄产妇顺利生育,映秀镇妇联给怀孕妇女或想再次怀孕的妇女发放了一张绿卡,使她们从做再生育手术到怀孕、生小孩的全程都能免费。
王军说,希望政府对于再生育家庭的“18年后”的情况,也能够出台相关倾斜政策。
进入5月份,一种名为“助学贷款”的社会保险,在灾区很受再生育家庭的欢迎。这种贷款的吸引力在于:自小孩出生开始,每年投入一笔资金,当孩子考取大学时,就可以一次性拿到一笔足够支付学费与生活费的保险金。
王军与李艳也在商量着,“用社会保险的方式,来保障咱们的儿子能读得起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