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川老城区,一名当地居民摆卖书籍和VCD等地震纪念品。 |
文/本报四川特派记者周祚、林洪浩、邱瑞贤图/本报四川特派记者高鹤涛
四川五一期间旅游收入28.75亿,首超震前水平。
大部分人震后旅游的目的是为了去“看一看”。
现在的团队客源很少,大部分游客都是散客。
北川不少景点因交通中断被迫停止营业。
深度点击:人不能死在某个无情的数据中
今天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
四川灾区再次吸引了举国上下的目光。从“五一”开始,大量游客涌入地震遗址区,开展祭奠、缅怀、慰问等活动。截至“五一”小长假结束,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发布统计信息称,“五一”期间,四川省共接待游客936.8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7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4%和15%。这表明四川省旅游市场经过一年的重振,首次超过震前水平。
国人对“灾区行”的热衷一直到今天达到了顶点,四川旅游市场的复苏和重新繁荣,令重访灾区的本报记者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在关注着这组数据的背后所体现的意义:灾区正在恢复秩序。
我们特别关注,经过一年“疗伤”后,灾区重建的效应开始显现。这也许仅仅只是开始?
都江堰旅游业复苏 2009年5月1日早上9时,大观镇茶坪村的村民王正良笑眯眯地站在自家别墅门口,看着由成都泓杰旅游度假公司派出的管理人员招呼入住的游客。今天可是个好日子,看着新挂上的“乡村客栈”的牌子,他心里乐开了花。
“来就是关心,游就是支持!”这句时下灾区最时髦的口号,代表着灾区各地政府的一种朴素愿望。今年“五一”期间,都江堰市大观镇茶坪村乡村连锁客栈正式对外营业,乡村连锁客栈由村民出房加盟、交由相关公司统一管理。王正良是首批加盟“乡村客栈”的村民,他带记者参观由他提供的住房:10个房间全按每间2万余元的统一标准进行装饰装修,价格为每天百元,游客在这里将享受标准化的酒店式服务。大观镇党委书记、青城外山管理局局长柴林也持乐观态度,他表示,这种乡村客栈在3年内将达到1500间客房的规模,这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
这个假期,前来游玩的游客很多,大大超出老王的预期。他说,客栈客房达到了星级宾馆的标准,这种由农户与公司共同合作组建的新型连锁农家乐也是国内首创,预计将来能让当地农户年收入增加2~3倍。
成都一家私人旅行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地震的发生一度压抑了四川人的旅游习惯。成都是“农家乐”旅游的发源地,是最早开展“农家乐”旅游活动的城市。农家乐在成都以及整个四川都有着成熟的消费群体。地震发生后至6月底,成都市主城区和其他区(市)县的宾馆饭店的客房出租率只有30%左右;航空客流量下降,成都进出港航班只达到震前的70%;旅行社处于歇业和半歇业状态。农家乐在“五一”期间的红火代表着震后四川旅游业正在逐渐复苏。
“当年恢复秩序,三年恢复到震前水平,五年初步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都江堰旅游部门负责人表示,这是都江堰市旅游业的恢复总体目标。
地震后都江堰将旅游产业作为民生产业,震后不久将旅游业恢复确立为经济恢复的标志。都江堰市旅游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份,仅都江堰市已恢复经营的农家乐有501家,恢复比例为38%。目前,都江堰市陆续恢复营业的星级饭店有青城国际酒店、鹤翔山庄、二王庙宾馆等8家,恢复比例为50%;已恢复经营和新建的商务酒店有23家,恢复比例为54%。
灾区主题游成最大卖点 与地震前旅游为了度假休闲不同的是,大部分人将震后旅游的目的定为了“看一看”。去年的大地震在国人心中的震动是前所未有的,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表示地震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到灾区走一走。
这种到灾区看一看的心态也导致了“五一”期间,灾区旅游迎来震后的第一个小高潮。在绵竹汉旺镇、北川老城、汶川映秀等地,大量自驾游的散客络绎不绝地穿梭于灾区的各条公路之上。尽管汉旺镇、北川老城属于封城状态,但是难以阻止游客的热情。
在靠近北川临时县城安昌镇的彩虹桥边,虽然设立了“游客劝返点”,但是每天仍有大量的游客进出。“以前都是在电视画面上看到废墟的情况,现在难得来一次,肯定是看看现场是怎么样的。”来自广东的游客陈新宇是自驾车前来灾区旅游的,虽然进不去封锁线内的废墟,但是并没有影响他的勃勃兴致,对他来说这一趟能亲眼看到当初感动得落泪的现场已经是不虚此行。
老李是成都一间旅行社的导游,但是地震后,他失业近半年的时间,今年2月份,他才开始接到第一单活。他说,地震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四川旅游业几乎经受灭顶之灾。一批小旅行社纷纷关门歇业,团队客源现在很少,大部分来川旅游的游客基本上都是散客。他们大多是直奔灾区的各个地震遗址而去。
其实注意到这一个趋势的不只是老李,从四川省旅游局反馈回来的信息显示,该局正联合专业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四川千条自助自驾旅游线路。四川省旅游局震后还提出了“五条主题精品线路”:九环线精品旅游线、羌文化旅游走廊、中国汶川地震遗址旅游线、大熊猫栖息地旅游线、三国文化旅游线。
在汉旺镇老城,与当地政府隔出的警戒线不到20米,当地人老何与妻子开了一个专门售卖地震纪念品的货摊,上面有画册、DVD、VCD等,他对记者称,地震后,有人注意到了游客大量涌入灾区,于是制作出了这些相关产品,这些都是当时当地人自己拍下来的镜头制作成的,对游客来说,这是非常真实的见证。现在每天来这里的游客几乎鲜有空手而归的,一个月六七百元的收入不成问题。
像老何这种与地震有关的旅游衍生品只是地震主题游的价值链中最低级的一环。记者了解到,地震主题游成为灾区各政府灾后重建中的先导任务,各地均计划上马大大小小的地震主题旅游项目。
一家旅游咨询公司通过电话采访广州和上海的数百名普通市民得到的反馈显示,四川省外游客对来川旅游均表示极感兴趣,“以前怕去了给灾区添麻烦,现在如果时间合适,我很想来看一看,在四川旅游消费也是对灾区一种献爱心的机会。”广州市民王爱军说。
游客井喷北川既高兴又痛苦 经过“五一”小长假的检验,记者看到,灾区需要重振的不仅是震后饱受打击的游客信心指数,同时需要关注的,是在大地上尚有无数撕裂的巨大创口正待静养。
也就是在5月1日这一天,在离都江堰大观镇几百公里之外的北川,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由于节日到来的游客太多,小小的安昌镇(北川县政府临时所在地)宾馆爆满,餐馆人满为患、部分交通瘫痪。与都江堰大观镇整饬一新喜迎游人相比,尚在封城期的北川老城“愈合的速度”显然并没有游客的热情来得快。
与省内其他著名旅游景点笑迎宾客的姿态相比,北川旅游部门显然对“五一”期间游客的“井喷”感到既高兴又痛苦。这一切只是因为北川仍然不具备全面恢复开放旅游的准备,包括从交通、酒店、景点设施等硬件到旅游服务等。
北川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张云珍表示,出于安全考虑,目前并未放开对旅行社的限制,旅游大巴仍是不允许进入北川老城区域的。但是对全国各地蜂拥而至的个人游客,她表示无办法阻止这种热情。
对于北川县来说,地震前,旅游业几乎就是这个没有任何工业可言的农业县的主要经济支柱。地震摧毁的不仅是人的生命,也给北川财政带来巨大的困难,因为旅游业完全被“废了”。
地震中失去了丈夫和女儿的张云珍在地震后走遍了北川境内大大小小的旅游景点。据她介绍,尽管地震过去一年了,但是北川旅游业的恢复仍然任重道远。县内唯一的4A级景区猿王洞景区全部被毁,至今元气未复。县内主要景点和农家乐现在都处于歇业状态,直接经济损失就达7.5亿元。
灾区旅游恢复最困难是交通 今年初,张云珍抱病到了小寨子沟景区,她意外地发现,该景区内的26家农家乐旅馆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坏,保存完好,只不过由于唐家山堰塞湖的原因,道路一直处于阻断,因此被迫歇业。这样被迫歇业的农家乐景点还有四五处,基本上都是交通的原因而停止营业。尤其严重的是禹里乡,震前如果从北川老城过去才不过1个多小时的地区,现在必须绕经陈家坝需要花费七八个小时才能到达,而且中间还要经过一次渡口摆渡,险峻的道路状况即使是自驾游的游客也望而生畏。
目前,北川县可以对外开放的景点是著名的吉娜羌寨,但是这个温总理视察过的小羌寨却也是震后重新建造的,有着样板工程的味道。而诸多原生态的羌寨不是被毁,就是因为道路原因被迫成为游人止步的“孤岛”。
张云珍表示,地震遗址游是北川未来要打的一大核心品牌,另一主打品牌是羌族文化。但是,北川旅游的重振取决于重建的速度,目前来看,这个重建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北川旅游的全面恢复和开放时间真的很难讲。”张云珍表示了她的忧虑,地震对交通的破坏不仅是对旅游业,对各行各业也造了巨大的影响。
张云珍还提出,灾区目前的旅游重建工程中,正在出现一种两极分化的趋势,“像黄龙、九寨沟这样的著名景点,灾后恢复自然要快些,而一些震前就不是特别知名的景区,重建的步伐就比较慢了。”当务之急,是解决北川新城的建设问题。
“把灾难变成可用的资源。”地震后,北川县就将旅游的恢复作为一项灾后的主导产业来发展,去年9月份,专门请了中科院的王大悟教授做了一份《北川旅游灾后重建总体规划》,这份规划与北川新县城的建设规划相结合。最终目标是要达到温家宝总理要求的,“北川新县城要建成国际旅游小镇”。专家组一致认为,北川旅游资源品位高,尤其是地震遗址具有世界唯一、垄断性的特点和打造世界旅游品牌的潜力。届时,北川新县城将建成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旅游购物中心、旅游娱乐中心、旅游指示标牌等符合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的所有要素。
张云珍告诉我们,北川在地震后不久曾经做好了对外开放旅游的准备。2008年9月29日,北川县举行了“来就是关心,游就是支持”为主题的灾区爱心之旅启动仪式,确定了世界首座以整体保存地震灾难遗址原貌为主题的项目定位。“我们连导游如何对群众讲解,教育游客参观时保持肃穆和庄重都准备好了,但是由于后来游客太多,引起网友和媒体议论,加上老城内安全、交通等各方面设施无法得到保障,就停下了。”
张云珍对北川旅游的潜力充满信心:“全国人民这么关注北川。北川拥有着极高的知名度。”五一假期,游客挤爆北川的现象再次说明了这一点,地震遗址游的市场潜力非常大。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