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德玉之前工作的幼儿园旧址 |
| |
幼儿园老师张德玉在放学后靠经营换煤气的小店维持生计 |
| |
张德玉向顾客介绍煤气炉的安全使用方法 |
什邡幼儿园张德玉——是老师也是背燃气罐的老板娘(图)
张德玉已经在红白镇中心幼儿园当了十几年的老师,见到张老师的时候,她正在送小朋友们放学,笑眯眯地对每一个小朋友挥手说再见,夕阳洒在她幸福的笑脸上,金灿灿的让人一直暖到心里。
“要不是那些志愿者,我早就自杀了。一想起那些娃娃,我就……”最后一个孩子被家长接走,张老师一下放松了下来,提起地震,眼泪一下充满了眼眶。
我的娃娃“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张老师清楚地记得,地震的时候,园里的65个孩子正在课间休息,大部分孩子都在室外活动。
张德玉让已经安全的小朋友在原地不要动,冲过去想去把压在孩子身上的砖块石板拿开。压在上面的石板她搬不动,就用手一块一块地套碎砖块。筋疲力尽又绝望之下,张老师忍不住嚎啕大哭。她走到路边,向来往的行人求救,几乎泣不成声,“救救我的娃娃啊,他们就在那下面,谁能来帮帮我把娃娃掏出来啊!娃娃们好造孽啊!”最后,她边哭边跪倒在路边。来援助的解放军,跟她到废墟一看,便告诉她压在下面的孩子已经没希望了,那边的中学更需要他们,随后就离开了。
正当张老师要统计孩子的人数的时候,她发现平安的孩子已经被各自的家长领走了。那天晚上,直到最后一个遇难孩子的家长放弃救援,张老师才结束了这一天的“工作”。她的爱人忽然出现在她身边,“你一直在找你的娃娃,就没想过我也可能在厂里被砸死么?”张老师这才想起,这是她今天第一次想起丈夫。
之后的十几天,张老师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找孩子。幼儿园一共65个孩子,她要确认每一个孩子的生死。她按孩子们的座位,凭记忆在笔记本上写出了一份花名册,挨家挨户地找,在平安的孩子名字后面画个√,在受伤的孩子名字后面画个*。有的孩子在地震之后随家长去了外地,人托人都找不到消息,张老师就自己去找。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张老师说。那段日子,她踏着蛆虫顶着瓢泼大雨,跑了什邡、德阳、绵竹、广汉、成都等各地的几十个灾民救助点。有时会让丈夫骑着脚踏三轮车带她跑,她坐在车后面呜呜地哭。有一次丈夫把她从车上赶下去,说“你再哭就别坐我的车”。
5月27日,她从乡亲那得到了最后一个孩子平安的消息,她的花名册终于画满了,正如她当时看到的一样,65个孩子,5个遇难,60个平安。
重返孩子身边,带着伤口抚平伤口
经过一段消沉的日子之后,她终于还是舍不得孩子们,在9月开学的时候她再次回到孩子们的身边。虽然自身也带着严重的心理创伤,她每天最主要的工作还是开导孩子,告诉孩子以后再也不会有那么“凶”的地震了,现在住的房子也很结实,不会再被震倒了,小朋友们要勇敢。
在张老师长期耐心的帮助下,绝大多数孩子逐渐走出了阴影。可是一个名叫陈艺馨(音)的小朋友却是例外。地震的时候,她只有2岁半。因为亲眼看到小朋友被砸死,陈艺馨如果看到书本压在她的布娃娃上面,就会大哭起来,说“地震了,小朋友死了。”晚上也会经常做恶梦哭醒。张老师用了一个学期时间开导,安慰,可是陈艺馨的心结始终没能解开。无奈之下,张老师建议她的家长带她去什邡市上幼儿园,换一下环境也许能好很多。
张老师家里并不是很大,可是她专门用一个帐篷放她的“宝贝”—从原来的幼儿园废墟里捡回的桌椅,玩具,转椅,风琴等等。地震后很多人去幼儿园拣滑梯等大型玩具当废铁卖,一个滑梯能卖四五百元。有人也劝张老师卖掉这些占地方的废东西,能换不少钱。张老师坚决不肯卖。
她特意把记者带到了在建的幼儿园工地,“今年9月,我们新的幼儿园就建好了。听说是个很大很漂亮的幼儿园。到时候我要把我留下的这些旧的玩具也搬进去,和北京援助我们的漂亮玩具放在一起。那时候,娃娃们该有多高兴。”张老师兴奋地说。
生计,是老师也是背燃气罐的老板娘
离幼儿园的新址不过400米的地方,是张老师家开的小店——液化燃气站。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张老师接到一个电话,是有客人要买她家的液化气和炉灶。张老师匆匆赶回小店,刚才的张老师一下变成了液化气店的老板娘,逐一介绍各种炉灶的优劣。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张老师以300元的价格卖了一个煤气灶和一罐气。
由于客人家里路不好走,还需要张老师帮忙安装,张老师用一个竹篓背了煤气罐走向客人家。此时的太阳几乎已经下山了,张老师瘦小的身体背着那样一罐气走在废墟上,不经意间在并不明亮的光线里勾勒出了一幅动人的剪影画。
(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