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在艰难的条件下反而更容易解决
主持人:整个过程当中你们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比如说到达一个地方你们在开通这些线路的时候?
赵长益:这个困难应该有的,包括在整个路上行驶,包括使用一些特殊的设备,确实有困难,但是那种情况下感觉,只要你提出来当地,包括我们原来的当地通信部门,也包括老百姓,只要你提出来肯定帮忙,因为本身我们自身有特殊的准备,包括一些线,包括一些位置,让人帮帮忙,包括加油的时候,有人带队,有人给你指挥,好像那个时候的困难反而是更容易得到解决。
包括有困难,开始去的时候,头几天有这种准备的,水、食品带一些,当时是尽可能的不给救灾的地方产生麻烦,但是很快就用完了,当没吃的时候,包括志愿者、包括当地的人都组织把食品、水果送过来。这时候我还听说在历史上我们参加的唐山地震的时候,当地的百姓把仅有的水果或者是蔬菜都要给这些通信人员吃,所以说在当地因为通过通信形式能报平安或者转达信息肯定很重要,包括各种事情,包括吃饭,好像很大的困难都不是困难了。你只要感觉出来,平常你不用说就有人替你想到了,而且没有组织的,也不知道谁想到的就给你送过来了。我们带的东西多的时候,开始几天当地解决不了,我们的职工把水、食品如果看到灾区有需要的话送出去。
刚刚说到灾区群众之间后来就习惯了,开始也挺感动得,据说他们灾民集中居住的地方或者安置的地方,就会看着开着手扶拖拉机、小推车有菜、有肉送过来,大家去领,一问全是自己家里自己做的,而且他们说到一点平常自己舍不得吃的肉,当时把肉准备好了,也没有任何记录,也没有任何记载,就是体现整个国家老百姓素质都很好的,互相在感动着,这种体会很好。
地震后开通通讯链路优先选择人群密集区
主持人:为什么我们会选择成都到马尔康、成都到汶川的这些链路的开通,当时应该有多地方都需要?
赵长益:咱们选择的这些点开始得到的信息是重灾区,因为当时这么大的地震可能任何通信系统都遭到了破坏,这些地点一个是本身得到信息灾情比较严重,第二,这个也是相对来说人或者各种情况比较集中的地方,到那去了以后开通,而且也是大面积灾害需求无限,到哪都是有用的,甚至只要你停下来开通设备马上得到需求,但是这几个目标是重要的灾区,在当时看来都是比较关键的枢纽地区,在这里开通了以后本身整个网络形成起来就有积极的一方面了。
主持人:您也提到了,其实也不止咱们北京的机动通信过去了,还有别的地方的也都参加了,在去的地方有没有跟各个地方沟通,比如我去汶川,我开通成都到马尔康的,有没有成都到北川的或者其他地方的沟通?
赵长益:后来的开通应该有关部门了解的,应该有一个统计。再有,通信方式,一个有综合的考虑,在关键点都得到了开通,再一个,只要能到达的地方,因为车载通信也受限制,也在等待,只要能到达的地方开通就有需求,哪里都特别需要,任何地方都很需要,所以先期的时候只要这个地方是重灾区、只要这个地方人集中比较多、机构集中比较多,通信就很需要的,开通就可以。后来考虑到,逐渐恢复建设当中、逐渐配合当中就有统筹安排了。
主持人:之前刚去的时候主要还是凭借了几的条件,一个是人员密集,另外一个是重灾区。
赵长益:再一个就是能够到达,如果你到达不了,像有些地方堵着,等着去。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