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外贸进出口呈继续企稳趋势,但出口仍持续滑落,不容乐观:据海关最新统计,4月份我国出口同比下降22.6%,并且降幅较一季度有所扩大。这说明,稳定外需,还得再加把力。
目前大部分出口企业在手订单减少,境外采购商多将长单改短单、大单改小单,第105届广交会出口成交比第104届下降16.9%。
一季度,加工贸易进口下降35.7%,全国合同外资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额各降37.2%和20.6%,显示今后一段时间加工贸易和外资企业出口增长乏力,后劲不足。
进入二季度,外贸形势日趋复杂严峻:一是外需萎缩,国际贸易低迷。IMF新近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收缩1.3%,为二战以来首次衰退;WTO预测,今年全球贸易额将下降9%,为二战以来最大跌幅。二是贸易融资条件恶化。全球贸易融资缺口现高达1000亿—3000亿美元,许多国家的进出口商因资金吃紧而被迫压缩业务或破产,严重影响了国际贸易正常运转,与此同时,我国出口企业贸易风险大幅上升。三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开拓市场难度增大。金融危机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提高关税、禁止或限制进口等保护措施,贸易摩擦步入高发期。四是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削弱了我国出口价格竞争力。一季度,韩国、印尼、马来西亚、墨西哥货币对美元分别贬值9.6%、5.4%、5.3%和2.7%,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稳定,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58%。
外需不振直接殃及出口,并逐步传导到国民经济各领域。商务部研究表明,出口每下降1%,会使消费下降0.68%,国内资本形成下降0.74%,这一作用有2年左右的周期。从海关统计看,今年前4月我国出口下降20.5%,而去年同期出口是增长21.5%。一降一增,反差甚大。
稳定外需不仅关乎GDP增速,也是出口企业生存、发展之基。外贸直接带动就业8000多万人,其中60%以上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加工贸易是不出国门的劳务输出,就业人口达3500万人。我国部分产业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如鞋类、箱包、陶瓷制品出口占产值70%—80%,家具、玩具出口均占产值的40%左右。另外,货物贸易结售汇差额是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
年初以来,我国消费和投资均实现较快增长。但是,投资终将形成产能,假如未来一段时期外需和消费不能协调增长,有可能加剧经济失衡。外需持久不振,将从下游蔓延到中上游,从生产蔓延到投资。外向型企业经营困难,会造成部分农民工失业和新增就业人口的压力,进而对消费产生不利影响。随着国家相关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到位,外贸企业的退税、融资、贸易便利化等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然而,渡过难关还应做好更充分的准备,采取更多有针对性的实招来稳定外需,须臾不能松懈。毕竟,在财税、金融支持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推进服务贸易等方面,仍有一定的政策空间。至于应对贸易摩擦,有待我们拿出更强大的合力、更积极的努力。(龚雯)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