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V版权费在沈阳遭抵制? 近500家KTV无一交费
新闻背景
日前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下称音集协)自2007年始至今已收取8000万元的卡拉OK版权费,但很多歌手却仍没有拿到应得的报酬。
昨日,音集协发布声明称,该协会成立后委托天合公司收取的版权费尚未分配,要等全体会员大会召开后,由会员大会制定分配规则。
2007年起,沈阳市就已传出将征收KTV版权费的消息,目前的收费情况如何呢?沈阳市文化局有关负责人昨日透露,本地近500家KTV尚无一家交纳版权费。
该负责人还透露,从目前的收费模式与计费方式看,“可以说100%的KTV都反对交费”。他表示,姑且不论这种收费合法与否,单就音集协的收费方式就存在问题。
该负责人所说的收费方式,是指具体负责收缴KTV版权费和管理这笔费用的不是音集协,而是天合公司。
一家KTV的门店张经理告诉记者,除未有催费文件外,沈阳现在连交费的标准和向谁交钱都不明确,音集协收上来的8000万元版权费去向不明,更难叫KTV主动把钱掏出来。
沈阳市文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07年起,国家逐步推广“卡拉OK监管服务系统”,这套系统有正版曲库,如果KTV经营业主购买了该曲库,就等于购买了版权。“沈阳近500家KTV,已安装了100多家,并将继续铺开。”这位负责人表示,KTV已购买了版权,还用再交版权费吗?这是版权费收取在沈面临困难的另一个原因。
三问KTV版权费收取
一问:到底谁在收版权费?
记者昨日找到辽宁省音像协会,以前一直就版权费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一位负责人表示:“跟我们没有关系了,你得找天合公司。”
记者找到了“天合文化集团”公共事务部一位负责人,当记者问到是不是天合在收费时,对方竟表示是音集协负责收费。
沈阳市文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音集协成立之初是自己收费,各地音像协会协助其工作,现在音集协把收费权推出去了,地方协会也就不再做这项工作。
北京太合麦田音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版权部相关人士表示:“确实收到了音集协给版权费的文件,但还没有收到相关费用。”
该人士称,目前公司高层仍在和音集协就分配比例进行协商。
二问:替人维权还走后门?
沈阳市文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因为收费难度太大,辽宁天合曾多次找到沈阳市文化局,希望政府帮助收费。该负责人表示,从音集协开始,收费的做法就不是政府行为,地方主管部门根本不可能参与此事。
“他们也提出,希望沈阳地方行业协会敦促KTV交费。”该负责人表示,“但他们给的服务费太少,行业协会也没有给他做。”“因为收费难度太大,辽宁天合已经换了三届一把手了。”该负责人表示。
昨天,记者联系到了辽宁天合文化有限公司张姓负责人,他表示自己在开会,他给记者一个负责宣传人士的电话,但该人士表示:“记者采访我得上报,领导批准才有专人接待。”
三问:一笔服务费两家分?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辽宁天合成立于2008年3月,名义是北京天合在辽宁的分支机构,实际是独立的法人单位。
“辽宁天合成立之初,大家很看好征收版权费的市场。”该人士表示,使用歌曲要交纳版权费,是有明确法律基础的,但现在的问题是,收费的执行上出现了问题。
该人士表示,辽宁天合会在收取的版权费中列支一部分做管理费。据央视报道,收费受到普遍质疑的最大原因,就在于管理费的分配比例:音集协和天合共占收费额度的30%。
一笔管理费,音集协自己收就可以,为啥要“天合公司”也分一杯羹呢?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林浩 郭蕾 采写
相关评论
天合公司是官是商?
天合文化公司的董事长杨广利是原来文化部的全国卡拉OK内容管理服务系统的项目负责人,所以就天合公司而言它的董事长是文化部的人。
这个天合公司又是受到这个音集协的委托,而音集协又是版权局底下一个单位。所以杨广利应该是在文化部里面的执行公权力的人却变成了董事长成为一个商人了,有所谓收取利益的嫌疑。所以这个角色就会让人有很大的质疑,而这8000万到底现在该怎么花,可能就是在这里卡在关节上了。
不能“既做裁判又踢球”
版权市场是一个新鲜的市场,那对于这个市场应该怎么监管呢?应该是版权部门制定一些法规和一些政策。但是不是指定一个协会,或者指定一个企业去收钱。过去常说做裁判是不能下场踢球的。现在对于版权费来说,其实裁判也不是你来当的,你应该是建一个球场。裁判也要是外请的,比如说双方发生争议,可以去找法院。据央视
(华商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