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5点,戴着口罩的乘客准备登上赴成都的动车组。 记者 张质 摄 |
成都到重庆的大巴车正常运行 记者 罗川 摄 |
成渝大巴今起开始配送口罩
一旦发现有症状乘客将就近送往医院,避免疫情在车辆外传播
本报讯 从今天开始,成渝大巴将开始配送口罩,一旦发现乘客有发烧流鼻涕的现象,将就近下道送往当地医院,避免疫情在汽车以外传播。记者昨天在陈家坪和重庆汽车站了解到,目前发往成都的双层大巴车依然生意很好。
昨日,四川牌照的大巴车司机陈先生告诉记者,由于成都确诊了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但考虑甲型流感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成渝大巴成都公司决定对所有的大巴配发口罩,按照车辆的最高配额,每车核载55人的标准,往返共计配送110只口罩。
除了配送口罩以外,车辆内也会配送一些必要的消毒药品,如消毒水、肥皂等。
非典期间配置的体温测试仪再一次派上了用场,记者昨天从陈家坪汽车站了解到,目前这些体温测试仪都已经全部经过验证,一旦政府要求车站配置,所有的仪器都将安置到位。
如果乘客在乘车途中,出现发烧、咳嗽和流鼻涕的症状,又该怎么办呢?据悉,一旦乘客有异常,司机将会根据当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来决定停靠哪个城市。“肯定是就近下道,立刻和四川省卫生厅或重庆市卫生局方面取得联系,看他们的指挥,要求我们停在哪里就停在哪里,但可以肯定的是,绝不会让疫情在车辆以外传播。”司机陈先生说,公司已给所有驾乘人员做过相关培训。记者 王渝凤
成都旅客
借道重庆回蓉
本报讯 昨天的机场,平静如常。据航空公司介绍,有不少到成都的旅客借道重庆再转坐汽车回成都。
在江北机场,一口成都口音的乘客杨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家在成都龙泉驿,之所以航班不选择成都选择重庆,是因为重庆到成都的大巴车转乘起来也比较方便,一来不耽搁回家,二来不经过成都双流机场,可以减小被传染的风险。据航空公司介绍,昨天,有100多位成都旅客借道重庆回家。
记者 王渝凤
火车站
来重庆的轻松 去成都的警惕
本报讯 尽管成都已经确诊了一例甲型H1N1流感,但是并未影响成渝两地的列车正常运行。昨日,记者在重庆北站看到,只有少数旅客戴着口罩,其中,去成都的旅客戴口罩的人数更多。
昨日下午3时55分,从成都开往重庆北站的T8889次动车组停靠在四站台上,车上的旅客蜂拥而下。记者观察发现,在400多名旅客中,只有1个年轻的男性旅客戴着口罩。他背着一个双肩电脑包,没有与任何人交流,也没解释其戴口罩的原因,匆匆走向出站口。
而列车长和乘务员则有条不紊地安排旅客下车,大多数旅客表情平静,情绪稳定。一名罗姓旅客说,成都有确诊病例,重庆目前肯定比成都安全,到重庆来没必要感到恐慌。
昨日下午5时,重庆北站第二候车大厅,一趟发往成都的列车T8898正在检票。数百名旅客有序地检票进站。记者现场观察发现,有小部分旅客戴着口罩。戴着口罩潘姓旅客说,她是四川大学大四学生,此次是回重庆处理家事后返校。“因为学校有部分师生被隔离了,有同学专门打电话让我注意”,潘同学说,考虑到此次回家比较劳累,身体抵抗力有所下降,于是,家人专门给她买了一个大口罩。
据了解,铁路部门的客运车站、客运段开展了急救药箱设备检查活动,较大客运车站、客运段、各疾控所(分所)储备一定口罩。
记者 易守华
飞机场
发现疑似乘客空中处理
本报讯 航班上要是出现了发烧和咳嗽的乘客应该怎么办?昨天,几大航空公司重庆分公司纷纷出台相应应急措施。
所有的飞机上,都会配备相应的体温检测设备和客舱内增加手套和口罩,乘务员加强对航班客舱旅客的巡视和必要的体温查验工作,一旦发现甲型流感疑似病人,应按前三排、后三排座位实行必要的临时隔离,并立即报告机长。
发现可疑人员,机长应立即或通过其他途径通知地面部门。必要时执行航班的机长可以有权决定宣布紧急状态,乘务员应尽可能向旅客提供用于捂住鼻子的口罩、湿毛巾或湿布。
如飞机已经起飞,乘务组应适当调整可疑人员的座位和要求其戴上口罩,安排专人负责服务。机组人员在近距离接触可疑人员时,应戴口罩和手套;口罩、手套和病人用过的生活垃圾必须用双层垃圾袋盛装;可疑人员座位的扶手和小桌板等环境可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另外,在飞机起飞前或落地后,乘务组应将可疑人员的所有情况报告机长,并协助地面部门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记者 王渝凤
隔离日记》》
亲人关心让我不恐惧
5月9日,由北京飞来的3U8882航班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内地第一例甲型流感患者正是坐在这架航班上。肖梦翼作为该航班的乘务员之一,和同事共同进入了隔离期。
5月13日 晴
5月10日,睡得迷迷糊糊的我突然听到手机响了。“肖梦翼,公司通知你,马上收拾物品来公司找航医报到。”
“报道?为什么?”我一头雾水。放下电话往川航医学办公室出发。一路上,“‘H1N1’,脑海里不断出现几个字母和数字,我想,这下可完了,是不是自己执飞的航班上出现了类似的病例,自己要被隔离了?”。
来到航医指定楼层,硕大的“隔离区”3字映入眼帘。孤单、寂寞和无助的感觉顿时像潮水般向我袭来。一会儿航医室李主任戴着口罩,拿着体温计,敲响我的门。他第一句话就告诉我,把温度计拿好,每天记住上午下午按时测量,不要担心害怕。我们的隔离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第一天是担心,第二天是孤独,但很快这样的感觉就消失了,不断的短信和电话,从家里传来,让我感受到,抗击H1N1其实并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记者 王渝凤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