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香港自确诊第一宗H1N1甲型流感个案后,社会各界均提高卫生防护意识。图为香港一家药房口罩、消毒药水及漂白水等预防流感的相关用品货源充足,供市民选购。中新社发邓庆乐 摄
中新网5月14日电香港《大公报》日前刊出署名文章说,针对甲型H1N1流感,香港特区食物及卫生局日前说,下一阶段的抗疫重点有可能由“围堵”转为“缓疫”(让小区疫情较迟发生或以较慢的速度在小区扩散)。如果香港不幸出现“本土首例”,那么,“缓疫”战的难度将更在“围堵”战之上。
文章摘录如下:
香港特区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12日在记者会上说,下一阶段的抗疫重点,有可能由“围堵”转为“缓疫”。
“围堵”也者,市民大众都容易明白,就是封锁、隔离的意思,让病毒无法传播,日前封锁湾仔维景酒店就是“围堵”的例子。而各口岸的出入境旅客都要填报健康申报表和接受体温监测,也是为了争取“围堵”不让患者进入港境。
然而,“缓疫”又是什么意思呢?眼下恐怕有向市民进一步解释的必要。“缓疫”也者,就是争取让小区疫情较迟发生或以较慢的速度在小区扩散,谓之“缓疫”。而“缓疫”的提出,显示特区政府的头脑是清醒的,并没有因首例被成功“围堵”而麻痹大意。
对此,周一岳不讳言,以目前全球疫情的发展情况来看,香港出现“本土个案”,即香港居民患上甲流H1N1病毒的事实,“迟早会出现”;而只要有一名非外来人士发病,那就等于说明病毒可能已经在小区传播。那时,“人传人”就会成为抗疫重点,而有关策略也会由“围堵”转为“缓疫”,因为那时再大力在机场、口岸“围堵”也没有太大意义了。
而一旦转入“缓疫”,学校和幼儿园就会成为重点,届时全港学校将需要停课十四天。因为外国学术报告已经指出:少年儿童是此次发病的最高危一族,如有机会被传播,十五岁以下的发病率为百分之六十一,十五岁以上的为百分之二十九,一岁以下的更高达百分之七十五。
看来,如果香港不幸出现“本土首例”,那么,“缓疫”战的难度将更在“围堵”战之上。而小区爆发的最可怕例子,当然是六年前的“SARS”之役;但此次甲型流感,据港大袁国勇教授最新分析,病毒并未变种,湾仔维景酒店并未出现如当年京华国际酒店和淘大花园的环境传播,墨西哥患者的血液和粪便也验出不带病毒,“特敏福”的预防效果也相当理想,即使出现本土首例,“缓疫”也是可以有一定把握做到的。(关昭)
(责任编辑:陈天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