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不起眼的报道,令舆论哗然:湖北省公安县政府竟专门出台“红头文件”,对县内政府机关、事业乃至企业单位的香烟消费,作出“明文规定”,不完成或“违规”抽外地烟的,将受到扣罚处分。“炮轰”之下,当地政府赶紧纠正,废除文件。
其实这事儿并不新鲜,湖北汉川就曾下过喝某品牌酒的文件。类似的“红头”的或“口头”的“文件”和“规定”,很多地方都有,只是没有“不幸”被曝光而已。
对于此类事件,我并不认为地方政府真愚蠢到了鼓励公款消费烟酒,“红头文件”的逻辑大约是:既然公务接待中的烟酒消费支出不菲,采用一定的行政手段,使这笔钱变成本地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岂不天经地义?既扶持了本地企业,又增加了税收,何乐而不为?这类匪夷所思的事情背后,并非地方政府官员的“脑残”举动,而是地方保护主义的政府思维。
中国正在致力于扩大内需,中央政府推出4万亿元投资计划以期带动国内市场。针对内需——尤其是民间消费和投资——长期不振的问题,一段时间以来,有识之士发表了许多见解。主要着眼点集中于改变“国富民穷”和建立良好的社保体系这两方面。
这种看法非常有见地,但我同时还认为,国内市场上俯拾皆是的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也是庞大的中国内需市场不能充分释放的重要原因——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地方保护限制了竞争,保护了落后产业和企业,从而使商品和服务的成本与价格不能有效降低,质量不能有效提升,最终的结果是降低了全社会的购买力。这些大道理,相信各地的政府官员不是不懂,但只要一落实到具体实践中,个体的理性就会压倒全体理想,进而将全体引向非理性。试想,连烟酒钱都不舍得让外地企业赚,拉动内需的几千万、上亿元的政府投资,又怎么可能允许外地企业前来分一杯羹?
我们看到,不管是实行联邦制、地方政府权力很大的美国,还是本身就是松散联盟的欧洲,尽管它们对外经常挥舞保护主义大棒,但内部市场却都惊人地开放和统一。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不同地区间市场相互开放的根本保证,不是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而是完备的法治。对中国而言,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的良方,恐怕也不在于更高一级政府的管理、监督和干预,而恰恰是政府权力退出市场竞争。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强有力的制度,紧紧地管住政府时不时地想要伸向市场的那只有形之手。
倒霉的公安县委、县政府迫于媒体曝光的压力,明令废止了那份滑稽的“红头文件”,县政府新闻发言人检讨不妥之处:香烟销售与消费属于市场行为,政府不宜下达指导性计划;将香烟列入政府采购项目并纳入单位考核,不符合公务开支厉行节约的要求;吸烟有害健康,“引导”抽烟是错误的消费理念。
其实,“三不妥”中的第一条,才是所有政府最应该时刻铭记在心的。正确地说,政府不是“不宜”,而是“不得”介入市场行为,因为这是违法的行为。等到哪一天,这样的“抽烟文件”不再是由异地的媒体率先披露出来,而是由烟草集团或吸烟者之类的“市场主体”向该县政府提起反垄断诉讼,中国的市场经济才算是见到了希望的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