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中国青年报

“我是一名中青报人”(组图)

  打印 关闭

  感悟责任感悟敬业

  姚刚

  转眼之间,在中国青年报社的挂职就要结束了。读《中国青年报》长大,当怀着憧憬激动的心情来到报社挂职后,《中国青年报》变得更加真实了。不仅仅是因为以往报纸上只见铅字姓名的老师们变成了身边随时能请教的领导和同事,更是因为在三个月的挂职时光中,对《中国青年报》几十年的辉煌历史、办报方针、工作流程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有了这一认识,为今后将基层团员青年鲜活生动的报道及时报送到报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报社挂职期间,丰富多彩的业务活动让我学到了撰写新闻报道的业务知识,更学到了做一名优秀报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我在中国青年报社挂职期间任共青团新闻中心副主任同时还兼任了挂职小组的组长。这使我有了更多向报社领导、编辑记者老师、挂职同志学习交流的机会。每一次周例会、评报会对我提升技能、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磨砺思想都是极大的帮助。我有幸亲历了“全国两会”,并参与了采访工作,深深体会到每一条报道都包含了记者脑力、体力劳动的辛勤付出。我还经历了与团中央权益部领导、共青团新闻中心领导、老师们一起熬通宵组稿拼版出专版的过程,我被他们执著敬业、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打动。在这些没有言传只有身教的经历过程中,我读懂了作为一名优秀中青报人、一名优秀青年对责任、敬业的解读。这一切不仅在挂职的短期内提升了我的认识、素质和能力,并且将在未来的日子里长期激励、鼓舞、影响我以专业的、敬业的责任心做好每一件工作。

  在挂职期间,挂职的同志们深深感受到报社领导、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从挂职的第一天起,报社老师便对我们生活起居嘘寒问暖,从小小的饭卡到办公工位都一一为我们办好,为我们挂职的同志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条件。我们也积极参加报社组织的各种活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交流了感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后续相关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难忘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在中国青年报社挂职就要结束之际,在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的同时,我还要自豪地说:“我是一名中青报人!”(团云南省委宣传部部长)

  阅读有灵魂的报纸

  闻其伟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三个月就过去了。回首在中国青年报社挂职的这段时间,有太多的收获,有太多的不舍。三个月里,报社领导和同事们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我将铭记于心。挂职虽然结束了,但与中青报人结下的深厚友谊将永远伴随着我。

  三个月的挂职有太多难忘的经历:在报社老师的指导下第一次参加两会报道;第一次参与版面编辑;第一次发表新闻报道。从第一次参加评报会时的局促,到后来同大家热烈的交流探讨,从第一次坐在工位上的茫然无措,到离别时的怅然若失。在这短暂而又充实的三个月里,我学会了采编,学会了评报,更重要的是,通过报社业务例会、部门评报会上领导的讲解以及与报社同事的交流,渐渐读懂了这份有灵魂的报纸。

  任何报纸都是有历史的,但《中国青年报》的历史不仅仅是一份报纸的历史,她亲眼见证了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历程。在报社办公楼的回廊上,一张张往日的报纸记录了《中国青年报》从1951年创刊至今的成长和辉煌,透过一幅幅记录历史瞬间的照片和一篇篇展现时代精神的报道,我深深地感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青年报》始终一如既往坚持“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的办报宗旨,一辈又一辈的中青报人始终一如既往地坚持变革创新。我想正是这样的坚持,使得中青报一直是青年的良师益友。

  我是来自高校的挂职团干部,多年来早已养成了阅读《中国青年报》的习惯,我深知在当代青年大学生中这份报纸的号召力。挂职期间的耳濡目染更让我感受到中青报的社会影响力。透过记者的笔端,我看到了中青报人的勇气和责任,他们用事实“拷问良知,追寻正义,呼唤公平,坚守着新闻在文明社会里的尊严和价值”;穿越报纸的平面,我看到了中青报人的价值取向和人文关怀,他们用文字努力地传达灾难事件中的人性美,鼓舞人们直面悲剧事件、增强抗灾信心,以推动事件的妥善处理、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不仅如此,对于发现时代英雄和铸造时代精神、积极引导青年价值观念、维护青年权益等诸多方面的长期关注,也构成了《中国青年报》区别于其他报纸的本质特点。我深切地体会到这是一份有灵魂的报纸,她从青年中来,再到青年中去,她永远与青年同在。(西北工业大学团委副书记)

  经历激情 体验求真

  冯宇峰

  伴着2009年的第一场雪,我来到了北京。春雪中的北京格外寒冷,报社的热情分外亲切。原先对报社想象更多的是庄严和神秘感,来到中青报,感受真切的是一份家的温暖。因为这里更像一个家,一个互助互爱的家。

  初到报社,我感受了亲切。

  从大学开始,我就喜欢读《中国青年报》。那时只因为这是我们年轻人的报纸,是能给我们启迪,能帮助我们成长的报纸。从挂职开始,我更喜欢读《中国青年报》,因为能从中读到情感,读到报纸的灵魂。无论是“河南灵宝案”的披露,还是“贵州习水案”的连续追踪报道,都让我读懂了这份报纸是在做对社会进步有价值的新闻,在做对得起社会良知的新闻,在做有些媒体敢想而没有勇气去做的新闻。

  挂职期间,我全程参与稿件采写与编辑、评报等新闻采编业务。通过在业务例会中的评报以及和各位老师的交流,我完成了从对新闻工作一无所知到了解新闻业务这一过程的转变。

  至今,采写第一篇报道的经历依然历历在目。费了很大心思的稿子交上去后被退了回来,我顿时感到诧异和失落。报社的老师亲切地说,少了点鲜活的东西。随即,我认认真真地去采访了两天。当我再次把融入真实事例的稿子交上去后,终于看到了满意的微笑。

  那一刻,我很激动,做一名中青报的记者让我感到心灵的踏实。因为这是如此求真务实的报纸。

  透过一篇篇的报道,也让我看懂有这样一群新闻人——他们会在业务例会上热血沸腾地对一些社会阴暗面痛心疾首,也会声音哽咽地回忆起抗震救灾时的新闻采访。他们执著于自己的理想,忠诚于自己的职业与良心,始终把自己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挥洒在这块值得他们倾注感情的地方。

  生活在报社,我经历了激情,体验了激情。

  点点滴滴的挂职生活所编织的记忆,虽然会在岁月的流逝中渐行渐远,但那谆谆的教诲与真挚的友情必将长存于心间。三个月的中青报人的经历,也必将对我以后的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为自己当了一回中青报人而感到自豪!

  再次感谢中国青年报社领导和共青团新闻中心同事们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我的关怀与帮助,让我收获了一生中值得回忆的时光。(共青团南通市委宣传部干部)

  从喜爱到尊敬

  刘继光

  2月16日,我到中国青年报社的第一个清晨,北京下起了雪。早早来接我的蒋大姐说,这是北京入冬以来第一场雪。还在长沙的时候,蒋大姐就多次在电话里叮嘱我们来京事宜。见了面,蒋大姐热情周到地安排我们的生活,更觉得亲切、温暖。

  亲切、温暖,这是中青报留给我的第一印象,这种亲切和温暖来自细微的关怀。和报社领导第一次见面时,只看过我们简历的社领导就能叫出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那一刻我明白,报社领导对我们的到来倾注了多少关爱。

  十多年前我还在企业担任团委书记的时候,就一直订阅《中国青年报》,因为这是广大青年最喜欢的报纸,她不仅报道共青团的工作,也是一面启迪青年思想服务青年成长的精神旗帜。

  新闻记者是站在时代前沿的瞭望者。我在中青报的三个月中比较系统地阅读了《冰点》、《本报今日出击》等作品集,我震撼于那些历史的纪录,阅读这些作品就是阅读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触摸一个个鲜活的脚印。优秀的新闻是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伟大的新闻是在写真的基础上唱响时代主旋律,给予人们前行的力量。她让我们相信真理、正义,让我们了解真相后内心依然充满温暖的理想。《中国青年报》的存在,无疑是这种精神的最好诠释。

  也许我们很容易喜欢一个人,但我们很难轻易尊敬一个人。也许我们很容易喜欢一份报纸,但我们很难轻易尊敬一份报纸。中青报生动活泼的青春气息让我们喜爱,她的责任感使命感更让我们尊敬。

  “新闻理想”是每一个中青报人的追求。这种理想不是挂在嘴上,而是浸染到了中青报人骨髓里的一种精神。5月12日,正逢我们评报的日子,《中国青年报》连续发表了纪念“5·12”汶川大地震的报道,报社的编辑记者在评到这些报道时,突然哽咽……那一刻,我对中青报人的新闻理想和人文关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中国青年报》的精神旗帜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批有追求的中青报人而鲜艳,因为他们的内心永远年轻。

  年轻真好,青春真好,和内心永远年轻的人在一起真好。我相信,再相见,我们依然年轻!(湖南《年轻人》杂志社经营中心主任)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