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因改革试点的失败否定改革
周虎城
从3月1日起,陕西省神木县政府在国内开先河,推行“全民免费医疗”的试点,政策实施两个月来,县内7所定点医院全部爆满。在让全体神木人民享受到医疗实惠的同时,政府财政能否持续承担,如何避免患者过度占用医疗资源等成了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
非要这么认为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中国公众的公共道德素质确实存在相当大的提高空间,任何一项牵扯到利益分配的政策都必然遭遇道德困境。但这是否就意味着改革失败呢?
不能贸然对改革下断语。全民免费医疗并不是今天才有的新鲜事物,这项政策在发达国家如英国、瑞典、瑞士等能够成功施行,倒不稀奇,毕竟别人经济既发达,人口也较少。可是,和中国一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印度也早在1949年就实行了免费医疗制度。同样是人口众多,同样是近年来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也同样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印度还是有一些经验可以共享的。
1949年印度通过的第一部宪法中明确规定,所有国民都享受免费医疗。为了这一目标,印度建立了一套政府医疗服务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国家级医院、邦(省)级医院、地区级医院、县级医院和乡级医院,除此之外还有各级医疗中心。但凡属于政府医疗服务体系的医疗机构,全部对国民实施免费医疗。当然,这也会遇到大量病患涌入公立医院,导致公立医院难以承受重负的情况,但总体来说,可以通过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改革逐步化解财政风险。事实上,印度医疗分成两块,一块是政府医疗,一块是私营医疗,前者给患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后者提供差异化服务,也就是优质服务。对于一般国民来说,政府提供的免费医疗基本上能够达到看病的目的,遇到急诊,即使出现因贫穷导致的费用问题,医院大多也不予以追究。这主要在于政府医疗机构就是公共财政支撑的,而公共财政本身就是理所当然要为国民服务的。
对比来看,神木县的免费医疗改革还远远称不上失败。在细节上,神木县的公共医疗机构提供的并不是基本医疗保障,而是大病小病一块看,优质资源首先集中在公共医疗机构,结果大家一窝蜂,公共医疗资源自然就被摊薄及至于无法满足需求。要想公共财政确实发挥作用,公共医疗机构应当主要致力于向民众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主要是用来看“小病”,使得穷人减少因小病不能医治而转成大病的可能,而不是大包大揽;与此同时,应鼓励私立医院健康发展,最终使得民众根据自己的能力各有所依,各得其所。如果仅仅是在现有医疗资源基础上搞全民免费医疗,那么,到了最后,谁能免费看病只能靠关系说话,穷人享受免费资源的机率还是不大。
因此,对于改革来说,试点的暂时失败应当好好总结原因,不能因为暂时的失败就给改革下否定断语。试点嘛,总是要边试边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