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海口5月19日电(罗昌爱、李利君)“工作在农村,住宿在城市”、“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这类被群众戏称为乡镇“走读干部”的现象在我国各地不同程度的存在。走读干部“根”不在乡土,下班时间未到就唱起了“空城计”。
农民想办事找不到人,以致于有了问题也不愿意去找干部解决,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影响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党委紧紧围绕打造和谐小镇的目标,坚持贴近群众,虚心倾听呼声,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解决“走读干部”问题为突破口,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健全服务体系,从而使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针对部分干部“走读”的不良现象,石山镇党委把纠正乡镇干部“走读”现象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点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一件大事来抓。石山镇有82名镇干部,三分之二是外地人。“转变干部作风,首先要从领导抓起。领导要以身作则,做好率先垂范的作用。”石山镇党委书记吴乾贵告诉记者,自己周一至周五都在镇里。遇到特殊情况,镇领导坚守岗位,随呼随到。
接下来,镇里把关闭多年的食堂重新开了起来,晚餐也对干部们开放。午餐四块钱,镇财政补贴一块,晚餐六块钱,财政补贴三块。镇里挤出经费,对干部住宿楼进行装修,大大改善了干部的住宿条件,为干部职工营造舒适和谐的工作氛围。通过解决干部们的食宿问题,“把食堂开起来,把人留下来。”镇干部吃得好,睡的香。个别干部有特殊困难时,镇领导千方百计给予解决;一些干部家属生病住院,镇领导亲自到医院探望慰问。通过一系列工作,镇干部慢慢地有了“家”的感觉,“周四干部”“走读干部”的现象很快消除。石山镇还通过开展感恩教育,用感情留人。全镇干部关系、干群关系有了质的转变。
在解决干部后顾之忧前提下,石山镇推出严格管理制度:为杜绝“走读干部”现像,镇里按照公务员法对干部进行年度考核,镇干部不管是谁,如果镇里开会三次缺席,年度考核将被视为不合格;五次开会缺席年终考核将被视为不称职;如果连续两年不称职,就被视为自动离职。这项制度推行,对全镇干部触动很大,现在,镇里的大会小会,镇干部们都能准时参加。全镇干部心无旁骛,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埋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
石山镇委、镇政府还利用业余党校、党员活动室等教育阵地,举办理论学习班、研讨班、报告会,对党员干部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形势教育,不断强化公仆意识,切实克服工作中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工作不落实、不扎实、不切实际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使乡镇党委和政府真正成为沟通党联系群众桥梁、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的“百姓党委”、“百姓政府”。
在解决“走读干部”的现象之后,石山镇还协助教育部门做好“走读老师”工作。以前,镇里很多老师每逢周五就迫不急待地往海口赶,直到周一早上才赶回学校上课,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的管理权限在教育部门,镇里不能用制度来严加干涉。镇委、镇政府于是用爱心来温暖教师,逢年过节就去慰问教师;碰到老师们生病,书记和镇长总是亲自去探望。镇委书记吴乾贵更是言传身教感化教师,当地群众有喝“老爸茶”的习惯,每到星期天晚上,吴乾贵常常主动打电话约老师们出来,自己掏上2.5元请茶,与老师们平起平坐,喝茶聊天。他笑呵呵地说“"老爸茶"一壶虽然只有两块多钱,可它却能把老师们的人留了下来,心也留了下来了啊!”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石山中小学教育长足发展,升学率不断攀升,适龄儿童入学率多年都达到100%。
石山镇从解决“走读干部”问题入手,强化廉政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人民的重托和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从严治党,不断加大惩治力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法治四位一体的惩治和预防体系。既从思想作风和源头上教育引导,更从制度上监督制约,使全镇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依法履行职责,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责任编辑:徐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