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75部法规治不住渤海污染 渤海污染问题报道(上)

  1.08万平方公里、1.09万平方公里、1.19万平方公里、1.76万平方公里、1.38万平方公里,这是记者日前从国家海洋局历年发布的海洋公报中得到的2004年至2008年渤海污染面积。从数字中不难看出,渤海污染日趋严重。


  而据记者了解,目前与渤海海洋环境相关的国家和地方级的各类涉及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至少有75部。但日益突出的渤海生态环境问题表明,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预期效果在渤海未能得以有效实现,现行海洋环境立法体系在渤海海域具有明显的不适应性。

  制定法律时缺少针对性

  问及原因,国家海洋局海洋战略研究所环境资源研究室刘岩主任说,在实体方面,适用于渤海海域法律法规基本上都是一般法、行业法,为垂直条块管理立法体系;在效力上,需要相应的配套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立法予以细化实施;在内容结构上,均注重普遍的、共性的、一般的海洋环境问题,无法针对具体的渤海环境问题进行特殊制度安排。

  现行法律法规多以公民、企业或其他组织作为调整对象,而规范和约束政府具体的决策和管理行为的法律规定非常有限。

  此外,现行法律法规以单项法律单个环境要素为调整对象,缺乏区域海洋环境管理机制;相对侧重于工业污染防治,在河流入海污染防治、面源污染、生活污染、养殖污染等方面规定较为薄弱,甚至存在空白;在海洋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规定也大多不具可操作性。

  有些制度的设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强调以行政手段为主,未能引入综合管理机制。现行法律法规目标定位较低,不能满足渤海这种封闭型海湾治理的特殊需要。以单项事务立法较多,缺乏综合性立法,无法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和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行为发生。

  在程序方面,我国立法是法律相对原则,在具体问题上法律的规范作用要通过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来实现。现行海洋环境保护配套法规严重滞后,一个环节滞后就可能影响具体法律的整体实施效果。例如,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实施已经将近十年,除了2006年出台了《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条例》之外,其余各条例都仍然是旧海洋环保法的配套立法,均未及时修订,有关海洋生态保护等根据新海环法新增设的内容需要制定的配套条例也尚未出台。这些细化的配套条例迟迟无法出台,必然影响到新修订的海环法的真正有效地贯彻落实。

  多元行业立法难免冲突

  “面对渤海环境这个共同的问题,由国家和地方不同的立法主体的多元行业立法,主管部门众多、执法分散,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可避免的矛盾与冲突,难以形成立法合力,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法律应有的实施效果;

  配套法规的修订和制定严重滞后,无法及时适应和调整迅速发展的渤海沿岸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活动,以及与渤海特殊的地理不利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刘岩又从实证方面进一步做了阐述。

  渤海沿岸有13个城市依赖于渤海生存。受行政条块分割管理体制的制约,渤海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缺乏统一性、权威性的管理机构。渔、盐、农、航运、石油、旅游、工业等多行业在渤海进行各自的经济开发活动;海洋、环保、农业、交通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三省一市地方政府又各自具有相关的管理职能。其结果是难以对区域进行海陆一体化的综合开发与治理,难以对区域开发中存在的各种利益进行统一的协调与有效管理。

  因此,针对以行业立法为主、以单个要素为调整对象的现行海洋环境立法体系的严重不适应性,亟需在国家层面上出台专门针对的渤海区域环境问题的特别法,以区域环境立法为上位法统筹陆海环境综合整治,整合地方法规资源,提高立法效力,满足缓解和解决渤海环境问题的迫切需求。

  环境与经济矛盾难调治理难

  从近年来渤海环境污染现状不难得出结论,现行的一些治理措施并未显效。“渤海环境污染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渤海环境治理也未达到预期效果。”刘岩说。

  “十五”期间,国家投巨资开展渤海环境综合整治,但未达到预期效果,其中体制机制不完善是其重要的原因。刘岩认为,影响渤海生态与环境问题产生的区域广阔,从黄河上游到渤海沿岸地区,众多主体分享渤海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这就使渤海成为典型的“公地”。直接影响了沿海地方政府治理的积极性,造成治理投资效率低下。其次,“十五”期间渤海治理规划计划,如《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只是一个政策性文件,不具法律强制性效应。执行过程中,政出多门、各行其是,政府部门职能存在“越位”、“缺位”和“交叉”的现象,在渤海治理过程中,导致管理体系、监测体系、投资体系、统计体系、评价体系难以对接,直接影响了治理的效果。

  “渤海环境问题产生与治理效果不明显,是管理失效与治理危机不力的结果。”这已成为一些海洋专家的共识,专家们同时认为,渤海环境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流域、跨中央与地方,多个利益主体之间的统筹协调,形成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部门之间的网络状对接与合力。

  因此,渤海治理应有的政策选择是制定和实施区域环境立法,通过建立超越于地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之上的更强有力的统筹协调管理新机制,促使相关利益主体共同行动,承担责任。

  新闻背景

  渤海已非“蓝色粮仓”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刚刚发布的首个区域性海洋环境公报———《2008年渤海海洋环境公报》,该局环保处窦月明处长在接受本报独家采访时告诉记者。数据表明:2002年渤海污染海域为0.36万平方公里,而2008年已增加到1.38万平方公里。

  渤海中80%以上的陆源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监测人员经常看到的是酱油色泛着阵阵恶臭的污水源源不断地排向海中。

  2008年监测的6个生态监控区中,全部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如产卵场严重退化,鱼卵、仔鱼种类锐减,特别是渤海沿岸原始湿地几乎已全部消失。

  国家海洋局北海监测中心副主任崔文林说,渤海是我国惟一半封闭型内海,海域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海水交换能力差,海洋生态系统脆弱。目前,渤海海域面积仅占我国海域总面积的不到3%,但入海排污口的污水排海量则占全海域的23%。

  近年来,渤海沿岸的陆源排污仍未消减,2008年,环渤海沿岸共监测陆源入海排污口96个,超标率为82%,其中山东沿岸陆源排污口超标排放率最高,达96%,天津沿岸次之,为92%。而2006年和2007年两年间,四个海区中,渤海沿岸超标排放的排污口最多,比例高达90%以上。

  目前,受影响最大就是海洋生态环境,如产卵场严重退化,鱼卵、仔鱼种类锐减,密度低,有的地方每百立方米仅有几条鱼。

  过去,渤海是沿岸人们“蓝色粮仓”,名贵海鲜超过了30种,而如今,渤海已没有一种鱼类、贝类或螃蟹能够形成规模群带,渤海物种至少减少30种以上,过去盛产的品种相继断档或濒临绝迹。

  如今,渤海环境问题又面临着新的形势。现在出现了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就是由原来向渤海大量排污的形式转到排污和破坏海洋自身自净能力并举的阶段。

  由于渤海沿岸经济开发,大量的围填海工程,以及修堤筑坝,使得渤海沿岸的原始湿地几乎消失殆尽。

  现在环渤海三省一市的围填海项目填的所谓废地、荒地、盐碱地,实际上大多数都是湿地。湿地是“地球之肾”,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对入海污染物的净化、分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海洋生物繁衍的地方,还可以减少海洋灾害。如今的现状是一方面继续向大海排污,使渤海环境持续恶化,另外一方面沿岸湿地被大肆破坏,严重损害了海洋的自身自净能力。

  进入21世纪,环渤海山东、河北、辽宁、天津三省一市的开发力度加大,主要以围填海为开发内容。渤海近期规划的填海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规划岸线约占渤海总岸线长度的2/3。大规模的区域开发势必将对渤海海洋环境带来较大压力,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也日益凸显。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