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地说,有“花城”美称的伊宁市城市面貌年年都有新变化。然而,作为主抓城市建设的市委副书记,张继生更多关注的却是这座城市的不足。
最不满意园林绿化 “伊宁市令我最不满意的是园林绿化!”张继生谈到,伊宁市地处伊犁河谷,降雨量远远高于南北疆其他城市。
在这样一个地方,园林绿化按说即使做不到全疆第一,至少也应该在前三名。
可是2007年伊宁市城区绿地率在南北疆主要城市仅排名第七。当年昌吉市园林绿化投入近900万元,伊宁市却只有200多万。
“伊宁市生态条件好,这种地方的人容易缺乏绿化的紧迫感。”张继生又说:“每年人家种树,我也种树,可是因为园林规划不到位,再加上投入不足,结果种草草不绿,种花花不艳。园林绿化缺少精品,缺乏整体感,"花城"徒有其名。”
直面不足,为的是振拔改进。2008年5月,伊宁市安排园林部门用三个月时间摸清全市园林绿化“家底”。调查中发现,原本以为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其实才30%出头。
张继生将调查结果原原本本向市委常委会汇报。之后,伊宁市委、政府明确提出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扎扎实实推动全市园林绿化。2008年,全市园林绿化实际投入900万元,今年预计达6000万元。具体项目包括根据园林设计部门的设计方案,在新建市委、市政府片区兴建一处占地300亩,乔、灌、草结合的精品园林。同时在毗邻市区的伊犁河北岸3.5公里长地带建设滨河生态景观带,突出橡树、苹果树、梨树等本土树种和花卉种植,实现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
截至5月初,上述重点绿化工程已完成三分之一。
公共设施不尽人意 张继生家住伊宁市怡安小区,每天上班他习惯步行,路上大约需要40分钟。
“人行道上电杆多、广告牌多、台阶多,而且人行道上铺的砖太光滑,下雪天容易摔跤。不少人行道地砖破损也没及时更换。”张继生列出一连串人行道之“患”。
2008年,伊宁市投入500万元,对解放路两侧1公里多长的人行道进行彻底改造,新铺装的人行道全部采用渗水防滑砖。2009年,伊宁市城建部门将继续完成人流最密集的机场路和斯大林街人行道的改造。
伊宁市区目前建设部门管理的公厕总共有70多座。按照国家相关标准,伊宁市区应有130座公共厕所才能满足城区30万常住人口和7万流动人口的需求。
“有些公共厕所,别说外地人,就连本市的人也未必找得到。”张继生谈到。
针对公共厕所问题,伊宁市提出用3至5年时间彻底予以解决。2009年计划新建16座公共厕所,每座投资30至50万元不等。
城市垃圾清运因体制不顺同样存在漏洞。伊宁市每天产生生活垃圾500多吨,实际每天清运量却只有400多吨,还有不少垃圾残留在角角落落。
垃圾问题更多的还是体制问题。伊宁市垃圾清运由市环卫队和各街道办负责,环卫队负责清扫17条主街道,街道办负责背街小巷。结果两支队伍都属于“小而全”,缺乏专业化管理,装备的垃圾清运车相当一部分是小型农用车,运载量十分有限。
垃圾费收缴难也长期困扰伊宁市环卫部门。按照市政府出台的征收办法,全市每年应征收的垃圾费应该是1200万元,可是2007年实际只收到260万。
最近,伊宁市已经起草了一份关于垃圾费和水费捆绑收缴的报告递交上级部门。同时市里考虑将环卫队和街道卫生队这两支队伍进行合并,成立垃圾清运公司,然后更新清运车辆,培训环卫工人,按片区进行责任分工,使伊宁市变得更加整洁。
门前渠水变污水 历史上伊宁市有七条水渠从城区穿过,而且水量都不小。据说上世纪七十年代,伊宁市的居民还可以在渠沟里洗衣、洗菜,用渠水浇院子,享受“小桥、流水、人家”的安逸生活。
后来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地下水位下降,渠水逐渐枯竭。一些不自觉的居民还往渠道里倾倒垃圾和脏水,进一步污染了渠水。
2008年,伊宁市委托上级水利部门对城区渠系流量、遭受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并且就城市水系恢复编制了具体规划。按照规划,伊宁市从今年起着手对城北水源地进行围栏保护,同时从北岸大渠引水注入水源地,增加城区渠系流量。
结合旧城改造,城市排污管网也正在向一些老居民区延伸。那样一来,居民也就不用把生活污水往渠沟里倾倒了。(朱必义)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