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5-23 02:49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新型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导产业。我省新型材料生产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潜力很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型材料产业发展,将其列入全省重点培育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
《山西省新型材料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出炉令业内人士为之振奋,纷纷表示,新型材料产业做大做强,将会使我省经济发展不断出现峰回路转、别有洞天的崭新局面。
那么,山西的新型材料产业面临着怎样的机遇,《规划》指引了怎样的行业发展方向,又提供了怎样的政策支持?本报特邀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并社、省发改委经济结构调整处处长范立满对《规划》进行了解读。
新型材料产业的山西机遇 目前,世界上传统材料已有几十万种,而新材料的品种正在以每年大约5%的速度增长。这些新材料具有一般传统材料所不可比拟的优异性能或特定性能,是发展信息、航天、能源、生物、海洋开发等高技术的重要基础,也是整个科学技术进步的突破口。
近年来,新型材料在我省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渐趋重要。2004年被列入“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八个新型和接替产业”之一,2006年列为“加快培育发展壮大的"四新"支柱产业”之一,今年则列入全省要下气力培育发展的新兴产业。
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我省新型材料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较好地发挥了资源、区位、技术经济环境、产业基础、市场空间等优势。新型材料产业中的一些独特产品和技术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
从行业上看,新型干法水泥占到行业产量半数以上;镁合金材料原镁产量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三,其中深加工产品比例占到四分之三;纳米材料产量和钕铁硼磁体产量都占到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我省最早进行了煤系高岭土非陶瓷应用的工业化开发,技术研发和加工规模居国内领先水平。2008年,全省新型材料产业实现年销售收入420亿元,占全部工业的4%。
然而,从总体上看,我省新型材料产业处于培育阶段,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影响,我省新型材料产业出现了销售不旺、价格下跌,库存增加、企业利润减少等问题。
一方面,新型材料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另一方面,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阴霾未散,此时,山西省出台《规划》的必要性体现为: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新型材料产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我省培育新的产业优势的要求,加快新型材料产业的调整和振兴势在必行。
“质”“量”并进 实现产业升级换代 建设材料强省,将新型材料产业培育发展成全省的重要产业,是我省新型材料产业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规划》提出,到2011年,全省新型材料产业销售收入年均递增15%,达到620亿元。此外,《规划》还就行业规模、结构调整、骨干企业分别提出了具体目标。
专家解读:目标的提出其实围绕了两根主线,一条是“做大”,一条是“做强”。
“做大”是“量”的要求。新型材料产业是新型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规模化。比如新型干法水泥行业,国内最先进的是浙江海螺日产1万吨生产线,企业规模年产1亿吨。而我省目前拥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40条,最先进的是日产4500吨生产线。此外,我省还有很多独具特色很有前途的新型材料,但存在的问题基本都是企业规模小且较分散。针对这些现状,《规划》分别制定了产业总量、行业规模和骨干企业三个方面的目标。三者的关系为,产业总量分解为行业规模,行业规模以骨干企业为支撑。
而“做强”是“质”的要求,在《规划》目标中体现为“结构调整”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规划》不仅包括国家有严格界定的新材料,也有范围更广的利用新工艺、新技术生产的新型材料,甚至涉及到材料工业全行业。这体现出《规划》强调的一个重点,即深化结构调整,推进新型材料产业升级换代。
“结构调整”部分提出了新型材料产业各行业到2011年新型材料的比例,或深加工产品的比例、高档产品的比例、高技术产品的比例等。如新型墙体材料目前所占比例为4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11年这一比例要提升到50%;玻璃深加工比例目前为15%,到2011年要增加到30%等。
这一系列比例调整,有的有明确的技术规范,有的有行业内认同的标准,而这些比例的共同之处是,他们是我省新型材料产业各行业跨上新台阶必须达到的要求。
《规划》涉及到的材料可以分为四个层级:一是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的新材料,经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可以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如发展纳米材料与器件、新一代光电信息材料等。二是符合或接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的新材料领域,如钕铁硼磁性材料、纳米材料、新型纤维等。三是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鼓励类标准的鼓励类新型材料。四是材料工业全行业产品,包括粘土砖、一般非新型干法水泥、传统耐火材料等,这些产品在国家鼓励类新型材料之下,但在我省大量存在,需要规划升级换代或淘汰落后。
其实,各行业结构调整比例的制定目的在于大力支持新材料发展,在调整中实现振兴,在调整中实现升级换代。
政策措施 助推产业调整振兴 新型材料产业总体目标的实现需要采取有力的手段,《规划》提出了7条产业调整与振兴的政策措施。
一、积极拓宽产品市场。支持一批自主创新产品,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产品进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搞好产业布局。
二、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对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和产业化示范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对确有科技含量和市场前景,暂不符合国家认定条件的企业,由省内给予多方面支持;打造“政产学研”的综合科技平台。
三、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重点支持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在项目环评、土地审批上,优先给予支持;金融机构大力扶持符合国家政策的企业并购重组;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在各个行业形成几个主业突出、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四、制定并落实产业政策。及时制定、修订和发布全省的产业政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五、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新型材料企业标准,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标准确立产品市场地位;鼓励专利标准化,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在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加快融入国际市场。
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新建的一些项目,要实现废弃物的再利用;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环保型生产设备及新技术等;严格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七、改善投融资环境。各商业银行应积极支持新型材料产业项目;鼓励企业通过上市、发债等形式融入资金;发挥各类省专项资金的扶持引导作用。
数字展望 总体目标。到2011年,全省新型材料产业销售收入年均递增15%,达到620亿元。
结构调整。到2011年,建筑材料实现非粘土轻型承重墙体材料规模化生产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比例提升到50%,新型干法水泥比例提高到60%,玻璃深加工产品比例增加到30%。耐火材料中新型材料的比例超过50%。陶瓷材料高档产品和高技术产品比例达到30%以上。钕铁硼磁性材料中的高档产品比例达到70%。高岭土产品中超细煅烧高岭土产品比例达到40%。纤维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等领域,形成一批规模化生产销售的品牌产品。各领域清洁生产水平和资源利用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骨干企业。到2011年,形成年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的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40个。
周密部署引领行业前进方向 目前,我省已经形成产业规模的新型材料有9个行业,由于各行业之间的关联性不明显,《规划》在主要任务这一部分采取了分行业阐述的方式,周密部署了9大新型材料行业的主要任务。
专家解读:行业任务的提出主要是基于目前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各行业任务虽有不同,但从中仍然可以找到共性问题。这些任务的提出,某种程度上引领了新型材料各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是提高产业水平,《规划》分别制定了各行业要达到的技术水平,发展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如新型干法水泥重点发展日产4000吨以上的熟料生产线,鼓励在大城市周边及工业废渣集中地建设年产100万吨以上能力的大型水泥粉磨站;煤系高岭土鼓励发展年产10万吨及以上超细煅烧高岭土生产线项目,逐步淘汰年产5000吨以下的生产线。
其次是加强节能降耗,对能耗较高、资源消耗较大的行业提出了节能降耗要求。比如我省水泥产品综合能耗目前为每吨138千克标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为此,《规划》给水泥行业提出的任务是,综合能耗下降到125千克标煤/吨以下;平板玻璃综合能耗目前为20千克标准煤/重量箱,到2011年要下降到18千克标准煤/重量箱以下,新建生产线综合能耗下降到16.5千克标准煤/重量箱以下。
培育行业重点集聚区也是新型材料各行业目前面临的主要任务。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产业集聚区,能有效地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资源配置。比如,钕铁硼磁性材料在太原、运城、阳泉可以形成三个由龙头企业带动的生产基地;耐火材料工业可以建设太原、吕梁、阳泉产业集聚区;陶瓷材料支持晋城、阳泉、朔州的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化工陶瓷等园区扩大规模。
创新是新型材料产业的灵魂,是新型材料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是新型材料产业充满活力的源泉。要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就需要不断创新,不断超越。
我省是全国重要的镁及镁合金研发基地,具有多个从事镁合金研发的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持续创新能力弱,缺乏专用加工装备。我省的氨法纳米氧化锌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同样存在技术上持续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为此,《规划》提出新型材料产业应重点发展企业研发中心和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镁产业的创新平台,支持镁产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耐火材料要加强技术研发、检测和信息交流;陶瓷材料支持建设高水平的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和骨干企业研发中心;钕铁硼磁性材料的行业专利数从目前的15个提高到20个。
本报记者 周 江 本栏照片由本报记者王彦军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