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
宜 秀
西沽以在沽水之西而得名,子牙河从此处汇入北运河,在这里自然形成了一个恰似聚宝盆一样的湾地,其悠久的历史与大直沽齐名。现已发现的关于西沽的文字记载出现在明朝的万历十六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清澈的运河,喧哗的渡口,繁忙的漕运,摇曳的垂柳,绮丽的桃花堤……西沽以美丽的自然风光在天津卫的七十二沽之中享有盛名。不但曾有康熙四十六年的皇帝亲临白马庙,更有爱写诗的乾隆皇帝在桃花堤留下的美丽诗篇。
昨天的西沽已经渐行渐远,但许多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却仍深深留在人们心头,其中最让西沽人骄傲的是“丹华火柴”。因为中国最早最大的民族火柴工业,在这里落户,从此揭开中国人使用“洋火”的历史。
早在清朝道光年间,英国人给中国的皇帝进贡,将一批西洋的小玩意儿带到了中国,其中就包括一种“一擦就燃的小木棒”。当时,这种有着“五色洋药”的“鬼物”让宫里的士大夫们无不称奇。这就是最早出现在中国的火柴。但由于是贡品,贵重而神奇的火柴并没有流入民间。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火柴进口是在十几年以后。光绪十二年,当时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坐镇天津的李鸿章看到了英国驻镇江领事的《商务报告》,才知道火柴的价格非常昂贵,如果能够引进生产火柴的技术,将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于是,他借办“洋务”的名义,加进了“火柴”一项,并出资入股,将生产场地选定在天津。1887年,中国第一家大规模的官办火柴生产公司“天津自来火局”成立。随后,天津先后出现了一批民营火柴厂,规模最大的一家就是位于西沽的华昌火柴公司。民国七年,华昌火柴公司与北京的丹凤火柴公司合并,成为一家由京津两地的两家大企业“强强联合”的大公司——丹华火柴公司。西沽的厂址为该企业的“津厂”。
丹华火柴公司的规模很大,许多西沽人来到丹华火柴公司当“伙友”,公司所在的街道也取名为“公司前街”。由于公司有时用发火柴代替工资,因此,这条街便成了热闹的小集市,工人们用火柴在这里换吃的用的生活用品。
火柴的包装是“火柴盒”,火柴盒由薄木板手工制作。丹华火柴的生产量很大,西沽的许多家庭便以“糊火柴盒”为生。1000个火柴盒为“一个活儿”。那时的西沽常见这样的情景:一个幽雅的小院,高大的槐树盛开着一串串白雪一样的花。在飘满花香的小院里,有一家人把“活儿”取回来。一张大桌子放在院子中央,邻居们茶余饭后都过来帮忙。大家一边糊火柴盒一边聊天,把并不富裕的日子过得很有滋味。
丹华火柴公司是一家影响着中国民族火柴业发展史的大企业,她的落户也使以漕运为主的西沽经济走进了火红的年代。火柴上的“老龙头”商标和火花上印着的“天津县西沽村”字样,使从北到南的中国人都知道了不仅风光美丽,而且经济发达的西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