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特约评论员马光远
5月25日,国务院对外正式公布《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描绘2009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路线图的重要文件。仔细研读《意见》就会发现,《意见》确立的十一项重大议题,都是当下解决中国经济深层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
而且,很多改革议题并非泛泛而谈,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时间表。
比如,在民生领域,《意见》提出今年要出台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要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制度,合理控制收入分配差距;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开展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全面推进省级统筹;在资源价格改革领域,提出要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逐步理顺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加快建立初始水权制度,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在税制改革领域,提出要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研究推进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研究制订并择机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加快理顺环境税费制度,研究开征环境税;深化房地产税制改革,研究开征物业税,等等,可圈可点。特别是物业税,可谓大幅度降低房价成本。
但我们同时注意到,民众和媒体对这些亮点的关注度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如此重要而全面的改革计划,在很多媒体那里,关注点却落在八字还没有一撇的“物业税”等上面。各门户网站上,截至昨晚11点,该新闻也未能进入前十位的点击排行榜,关注度远低于一些社会新闻和文体新闻。我们认为,这种状况并非民众对改革本身不感兴趣,也并非认识不到这些关键的改革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重大意义,而是由诸多的原因所导致:
第一,一些改革长期以来止步不前,年年列为重点,年年没有实质性突破,导致民众对改革出现期望上的疲劳症,比如,垄断领域的改革,几乎每年都提,但越反垄断却越厉害;第二,一些举措,依然没有脱离让民众支付成本的改革思维,改革不仅没有给民众带来利益,却反而在某种程度上让其受损,比如之前的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第三,一些改革,既没有量化指标,也没有时间表,民众年复一年看到的,只是“继续深化”,“继续完善”,“进一步理顺”,“稳步推进”,“健全”等一些操作性不强的东西;第四,一些领域的改革,对利益集团的妥协太大,没有触动现有的利益格局,比如,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第五,一些改革,缺乏民众参与和表达意见的渠道,一些重大的改革措施关起门来少数人搞,民众缺乏对抗利益集团的途径,改革要么成了作秀,要么成了既得利益者之间划分利益的游戏,挫伤了民众对改革的热忱和积极性,比如年初进行的燃油税改革,给民众参与的时间只有短短的7天;第六、一些改革的方案,却由被改革者负责制定,比如,铁路体制改革方案,由铁道部负责,邮政体制改革,由工信部负责。
的确,改革进入了深水区,难度越来越大,每走一步都很难,民众对改革的期望值和改革本身的进展有较大的落差。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改革的民意基础,这无疑是30年来改革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深刻指出,只有改革才能让我们真正走出这场危机的论断。无疑,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一切困难,无不和改革推动的不彻底有很大的关系,最好的解决之道就是进一步推动改革,深化改革。
在当下利益博弈非常复杂的情况下,每一个关键领域的改革,都离不开民众的支持和推动,失去了民众的支持,改革将举步维艰,甚至半途而废。就此,我们认为,改革应具备“三真”:一、真抓实干,拿出真正的举措;二、真情告白,给老百姓有参与讨论自己未来利益的空间;三、真正实惠,在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最基本的民生领域要让利,不要让老百姓的境况变坏。
我们的确应该抓住这次进入危机“倒逼”改革的契机,在政府职能、反垄断、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中小企业的生存、民营经济的困境等关键领域痛下举措。因此,我们期待,《意见》在关键领域改革的操作性上更强一点,能够给出时间表的一定要给出时间表,能够用指标量化的一定要量化,能够公开的一定要公开征求意见,否则,只能打击民众对改革的信心,在这方面,我们不能说别无选择,但是应该认识到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举棋不定。(作者系经济学博士)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