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大工业区南至三环绕城高速公路,北至九龙河及蒲河,东、西至区界,总面积265平方公里,含沙岭街道、大兴街道、马三家街道及于洪街道、造化街道、平罗街道部分地区。
沈阳大工业区是沈阳经济区沈阜产业带的龙头区域,也是沈西工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纳入辽宁省“五点一线”发展战略。
2020年前,沈阳大工业区要建设成为生态环保型沈阳西部宜居新区、科技创新型现代工业示范区、民营经济主导型中小企业聚集区。
发展战略
规划
2007年4月,沈阳大工业区开始新一轮工业经济未来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
2007年9月,沈阳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沈阳大工业区发展规划纲要》。
2008年8月,审议通过同济大学编制的《沈阳大工业区发展规划》。
当前,依据发展规划,制定指导未来中长期发展的实施战略,对沈阳大工业区建设至关重要,对沈阳市乃至沈阳经济区发展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发展战略
空间布局
依据《沈阳大工业区发展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48.4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52.9平方公里,占35.6%;居住用地26.3平方公里,占17.7%。
实施“两翼、三轴、一楔”空间布局战略。即以102国道、304国道、沈榆线为三条空间拓展轴线,以西北楔绿地自然连接东翼、西翼两大板块,实现板块间的多元渗透,有机互融。
西翼板块:大工业区西北楔绿地以西地区,面积150平方公里,依托102国道、304国道两条空间拓展轴线以及新蔡线、沈胡线,规划专用装备配套产业、通用装备配套产业、中小企业聚集区3个工业组团以及沙岭辅城、大兴街道镇域、马三家街道镇域3个服务业组团。
东翼板块:大工业区西北楔绿地以东地区,面积115平方公里,依托沈榆线空间拓展轴线,规划高新技术、轻加工业、建筑材料3个工业组团以及造化辅城、平罗街道镇域2个服务业组团。
居住用地2628.5017.71
公共设施823.235.55
(商住混合)用地
工业用地5288.9135.63
物流仓储用地251.501.69
绿地4121.5827.77
道路广场用地1685.9011.36
市政用地44.120.30
建设用地14843.74100.00
水域及其它用地359.46
规划用地15203.2
用地类型用地规模用地比例
(公顷)
(%)
发展战略
交通布局
强化与母城联系:拓宽改造102国道、304国道、沈榆线、沈马线,沈胡线东延至二环路,新建沈彰高速副线。
畅通与外部联系:贯通沈胡线与三环绕城高速、新蔡线与京沈高速、西北联络线与沈彰高速三个出口节点。
构建区域主干网络:新建西北联络线,拓宽改造新蔡线,与102国道、304国道、沈胡线、沈榆线、五金产业集群中央大道共同构成区域交通主干网络。
发展战略
保障措施
关键词:绿色发展
按照ISO14000国家示范区标准,沈阳大工业区开发建设严把生态环境、功能规划、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四个体系运行关口,把“绿色工业区”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大工业区规划建设当中。
关键词:技术创新
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搭建平台,结合产业战略,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鼓励企业主持国家级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制定,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话语权。
关键词:人才强区
一是吸引外部人才。二是培养本土人才。引进一所综合类高校,设立2所技能培训学校,充分利用各类研发机构的优势,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高端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建立供需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工人定向培训基地。
关键词:优化环境
树立“以企为本”服务理念,以支持企业发展壮大作为加快沈阳大工业区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形成“亲企、服企、富企”的浓厚氛围。建立健全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联系制度以及首问负责制、绿色通道等服务制度,推行联席审批、一站式办理,加强对项目建设、经营的全过程优质服务。
关键词:政策配套
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人才引进、环境打造等沈阳大工业区建设所涉及重大问题的一整套政策体系,并根据形势发展变化适时修订、调整,始终保持政策对沈阳大工业区建设的正向激励和导向作用。
发展战略
目标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7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1300亿元,财政收入实现22亿元,直接利用外资达到1.7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80亿元。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30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5300亿元,财政收入实现80亿元,直接利用外资达到8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000亿元。
发展战略
产业
工业——
坚持轻重工业并举,建设6个组团、16个基地。重点发展工业基础件和机械零部件、机械配套设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电气机械、建筑材料五个潜力产业,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配套区;整合提升家具、轻工制造和机械加工三个传统产业,打造中小企业聚集区;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民营企业示范区。
服务业——
规划建设沙岭辅城、造化辅城以及大兴、马三家、平罗5个服务业组团,以组团为核心,按照统筹规划、优化配置的原则,兼顾周边地区资源,发展生态居住、商贸、金融、物流、科技、文体等现代服务业,支撑沈阳大工业区、沈西工业走廊以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发展战略
基础设施
供水工程——采取自供水与市政用水相结合的形式,近期以自供水为主,远期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延伸,逐步纳入市政供水系统。扩建家具集散中心、五金产业集群两个供水厂,规划建设4座供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56.5万立方米。
排水工程——完成沙岭、造化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建设3个污水泵站、10个雨水泵站,日排水能力达到40万立方米。
供电工程——增容改造1座220KV变电所、4座66KV变电所,规划建设2座220KV变电所、9座66KV变电所。总供电能力达到950MW。
供热工程——扩建3座热源厂,规划建设国电集团热电联产等5座热源厂,总供热能力达到3260MW。
供气工程——西翼利用辽河油田过境管网,东翼引入市政供气管网,提供充足的燃气资源。
绿化工程——完成西北楔绿地建设,西翼中部建设生态绿楔,东翼注重水系绿化景观带建设,公建区绿地率不低于25%、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