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当年盘山建陵园……(组图)

2009年05月31日01:59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津报网-天津日报
讲述

  杨银华

  蓟县盘山烈士陵园

  本市蓟县盘山烈士陵园,是全国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为什么在此建陵园?当初的陵园是怎么建的?走回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许多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盘山是一座英雄山。抗日战争时期,蓟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此建立了抗日革命根据地。日寇疯狂地扫荡盘山,盘山抗日根据地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许多革命烈士在这里壮烈牺牲。为了纪念在抗战中牺牲的革命烈士,1956年,经当时的河北省人民政府决定(蓟县当时属河北省管辖),兴建占地300亩的盘山烈士陵园。
之后,共安葬了在抗战中牺牲的205位烈士。

  盘山烈士陵园坐落在盘山之阳的“响涧”之西,是清乾隆年间的皇家园林——“静寄山庄”的一部分。现在陵园西墙的下部,仍有显示着皇家尊贵的褐黄色的“虎皮石墙”,园墙是在原宫墙的基础上加高垒砌的。当年建园是由河北省民政厅组织技术力量测量的,选址人员坐着小飞机在盘山上空转了两天,最后选中现址。然后,再由蓟县人民委员会民政科设计报批。上级在批准施工方案的同时,一共批了28万元建园资金。

  作为老区,这里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1956年春天动工“号”地,当时的老百姓一听说要为烈士们“修坟”,那真是咋说咋办,举双手拥护。因为,过去这一带叫小日本儿给糟蹋苦了。为给打日本鬼子而死难的烈士们建陵园,老百姓们打心眼里支持。

  先说“号”地。园区北半部当时为自然山场,有少量零星果树;南半部为丘陵地带,除少量果树外,另有部分农田菜畦。占地共牵涉到营房、玉石庄、联合村三个行政村。300亩占地分别为:南部属营房村的约百亩左右;北部属玉石庄的约100多亩;属联合村的不足百亩。当时国家的地价是象征性地每亩给35元钱,因现金短缺,只折价给了玉石庄4辆马车和8头牲畜。即便如此,一切征地工作都进行得很顺利。

  再说用工。实际上,修建陵园从1956年动工到1957年建成,初期竣工只用了28万元,工价低、有好多义务工是节约资金的一大原因。一个妇女一天的工钱才7角,好多人都是自愿出的义务工。盘山附近的一些学校,也组织学生们去参加义务劳动,主要是干些平墓基、捡毛石、清场地之类的零活。

  当时,县人民委员会民政科负责盘山烈士陵园的具体筹建工作。县人民委员会委员、民政科副科长白万清同志兼任陵园主任,主抓陵园的建设。其他同志还有王建国、丁福顺、张仲声、孟宪奎、李金魁、赵九如、傅永恩、王志谦、孟昭存、仇广元、徐凤山、包相福等,其中有的就是当年组织和参加盘山抗战的幸存者。陵园建成后,这些人员的合影至今仍在,但大部分人员如今已经作古。

  参建人员日常保持在百人左右,大部分是附近的官庄、许家台两个乡的农民。工程主要分为土建和运输两大块。土建多为石匠活,除了纪念碑、甬路、陈列馆地基需石料外,烈士墓区也要开石平地,就地取材,打出石头后拓宽场地,再用石头砌台建墓。依仗着盘山这地方出石匠,一般活计都能在当地自行解决。一些花岗岩台阶、地板、石棺等都是在当地打做的。管石匠这摊儿活的叫杨德山,他是附近王庄子(现盘富庄)村人,又是抗日时的老堡垒户,好多烈士生前他都认识。他是建园的有功之臣,既管工程上的事儿,又自己打石活,老人十几年前已去世。

  建园时还有一支运输队伍,约有20多辆马车组成。这些车辆除在附近拉一些建筑材料外,也跑“远脚儿”。马车要起大早儿去,摸黑儿才回来。赶车的把式都是早晨带点干粮就走,天又黑又冷,走时家人还在梦中。现在想来,过去人们干事全凭着一股心气儿,我们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修建陵园,那烈士遗骨并不是在陵址上现成地摆着,而都是从四处搜集来的。为了加快陵园建设的进度,县民政科一面组织建园,一面派人四处寻找烈士遗骨。建完一个墓址,就按着级别的分布计划安葬一名烈士。寻找烈士遗骨的方法,都是根据革命战争史料,先到冀东及盘山附近的著名战斗遗址去访问、去座谈。因为,只要是战斗遗址,都会有死难的烈士。然后通过当地的老党员、老游击队员,在附近指点认证出那里埋着的是谁和叫不上名字的无名烈士。经过反复核实后,起出遗骨,用事先准备好的白布包上。像河北遵化等一些离陵园较远,而且死难烈士多的战斗遗址,起出的遗骨就用马车运回。因为当时没有汽车等可利用的机动交通工具。若是距离较近的,就直接用人抬肩扛。一次,建园人员去盘山后面北京平谷的靠山集移坟,先打了一个小木棺,起出遗骨后,因没有抄近的公路可走,寻路绕行得多走上百里地。于是,筹备组的徐凤山干脆就用布一包,翻越盘山把遗骨背回了陵园,可见当年建园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气魄。

  现在,盘山烈士陵园除了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十三团团长包森和冀东西部地委书记田野二位烈士的主墓外,其他33座地方区领导和部队营以上干部都有遗骨,全是从盘山抗日根据地附近取回。涉及烈士们原来战斗过的地方约占冀东西部的10多个县。1957年一期工程建成后,建有墓区、园墙、纪念碑、聚灵石、喷泉池、甬路、纪念馆、陈列馆等。其中墓区建成开放时共有墓穴七、八十座,直到1960年,205座墓穴才陆续建完。

  建好了27.5米高的汉白玉纪念碑,需要在碑的四面题词刻字。负责建园工作的王建国同志和当时的县民政科东方副科长,到北京找到了原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同志,李又一一拜访了聂荣臻、谢觉哉、宋邵文等几位老同志,请他们分别为盘山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题词。

  碑身正面为聂荣臻题词:“光荣烈士永垂不朽!”

  左面为谢觉哉题词:“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右面为宋邵文题词:“抗日英雄浩气长存!”

  北面为李运昌题词:“为人民革命事业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

  后来,在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下,陵园又陆续进行了多次扩建和改建,并在1989年和1995年先后被国务院、中宣部批准命名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陵园已累计接待各界谒陵人员上千万人次,更加显示出她的革命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我们在缅怀抗日将士英雄事迹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为建陵护陵做出贡献的人们!

  图为蓟县盘山美景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