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31日电 美国《侨报》当地时间30日刊出文章说,中国一年一度的高考临近,各地传出的消息显示,长期以来炽热不减的高考今年似乎呈现降温趋势。农村学子放弃高等教育这条路,而转向职业教育。这样的学生一旦多起来,是否会降低未来中国人口的整体素质?而出国留学者如果将来不回来,将引发新一轮人才流失潮;如果回国,这些从少年时就鲜少接触中国文化的学子,还会适应中国国情吗?在全球化的今天,多元化教育虽是大势所趋,但社会进步、民族振兴依然需要大多数国民能接受高等教育,从这一层面说,高考报考人数的减少应引起省思。
文章摘录如下:
中国大陆一年一度的高考临近,各地传出的消息显示,长期以来炽热不减的高考今年似乎呈现降温趋势。除了广东、江苏、重庆等少数省市外,其它多数省份的考生人数均有所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上海市逼近20%,山东这样的高考大省也降了10%以上。
来自权威的分析显示,高考人数的减少主要有四大原因——
一是今年报名参考的学生,绝大多数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后,那时中国生育已开始进入一个相对平缓期,而非高峰期,这样应届生的绝对人数少于往年。
二是不少地方正在推进课改,一些非应届考生担心课改后高考变化较大,放弃复读报考。
三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近年扩大,一些初中毕业生选择了能拥有“一技之长”的、早学早毕业的职业之路。据称,中职学校与高校的招生比例已达到1比1的水平。
四是有不少富裕起来的家庭,在孩子上高中时或高中毕业后将其直接送到外国去上学,不再在国内挤“高考独木桥”了。
高考人数下降突然进入公众视野,似乎让国人有些不大适应。让舆论担心的是,首先,高校的高收费以及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使农村不少家境贫寒的学子开始放弃高等教育这条路,而转向职业教育。这样的学生一旦多起来,是否会降低未来中国人口的整体素质?是否会形成社会阶层新分化?
其次,富家子弟纷纷出国留学,如果将来不回来,这将引发新一轮人才流失潮;如果回国,这些从少年时就鲜少接触中国文化的学子,还会适应中国的国情吗?能弘扬中华文化吗?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会起到何种作用?
事实上,从上世纪80年代,大陆打开国门,鼓励学子批量出国留学后,中国人才流失的担忧就从没有消失过;另外,“海归人才”与“本土人才”在价值观念、行事方式上的冲突也已成为现实问题。
在全球化的今天,多元化教育虽是大势所趋,但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振兴依然需要大多数国民能接受高等教育,从这一层面说,高考报考人数的减少应引起省思。如何以全球视野来筹谋中国未来的高等教育?值得外界期待。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