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西古城朝阳,夏志国是这个城市里起得最早的人之一。每周至少有3天,他都在凌晨1点多钟起床,走上沉睡的城市街头,和许多清洁工人一起为这座城市“美容”。大学毕业13年来,夏志国从看垃圾箱、扫马路干起,一直做到朝阳市城市道路清扫保洁管理大队大队长,在平凡的岗位写就精彩的人生篇章。
是英雄在哪里都是英雄 1996年,夏志国从沈阳建工学院大专毕业,随后被分配到朝阳市环卫局,在清扫一线工作了整整13年。城市有多大,他的“办公室”就有多大;马路的面积有多大,他的服务范围就有多大。13年来,无论是面对冷漠的眼光、嘲讽的语言,还是市民称赞的话语、荣誉的奖章,他都能坦然面对。13年来,他由一名大学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环卫工,用行动诠释了“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环卫精神。
刚到环卫局时,他干的是看护垃圾箱的工作,几个月后,又被分配到清扫大队扫大街。当时清扫大队里几乎都是老大妈、老大姐,没有一个大学毕业生。夏志国拜队里两个老大姐为师学习扫马路,成为这个城市学历最高的清扫工。
上班一身汗,下班一身灰,每天等待着这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的,都是重复着的脏险苦累的清扫工作。不仅身体上的疲惫让他几乎累垮,更让他难受的是一些人有意无意中表现出来的轻视。
夏志国也曾动摇过。然而父亲的一句话对他触动很深:“是英雄在哪里都是英雄”。父亲的鼓励和别人的白眼让夏志国立志:一定要在城市清扫岗位上干好,让别人看看,工作没有高低贵贱,是金子总会发光。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 夏志国所在的大队主要负责城区11条主干道、11条次干道、68条其它道路和铁路沿线等386万平方米街路的清扫保洁工作。当上大队长以后,夏志国始终以身作则,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每天工作时间照样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每周至少三次,夏志国仍是凌晨出发,去各条街道上视察清扫工作,并不时帮上一把。
在老同事的眼中,当上了大队长的夏志国还是和以前一样没有变化。清扫大队办公室的孙爱光说,清扫大队一千多人每天都有一大堆人来找夏志国,不管是工作的事,还是家里的事,夏志国都耐心地倾听,有时忙到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夏志国说:“大队长的官并不大,但看着你的人却很多,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你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
身教重于言教,行动是最好的语言。职工们从夏志国身上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也看到了一名基层干部兢兢业业、身先士卒、任劳任怨的人格魅力和敬业精神。
个人与集体荣誉双丰收 在大队长的岗位上,夏志国不仅身先士卒,干出样子,而且不断总结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虚心请教领导和同志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借鉴其它城市的经验做法,先后组织制定了清扫作业管理规定和清扫作业质量标准以及清扫员作业规范等制度规定,对路段采取分级管理,推广示范街路、三延一集中作业和分段分班作业(无空当)等。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机制创新和作业方法的规范,城区道路的扫保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大队的各项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年年都是局系统内投诉率最低,满意度最高的基层单位。
多年来,夏志国及清扫大队的干部职工们,在立足本职岗位奉献社会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市民的认可。省、市和主管局连续多年对清扫大队的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夏志国本人先后获得市“学雷锋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学雷锋奖章、市“十大杰出青年”、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08年还被选为朝阳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清扫大队也多次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辽宁省“学雷锋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每当有同学朋友劝夏志国找个合适的机会干点别的时,夏志国总是很坦然地说,“职务的高低和事业的成功没有必然联系,我认为自己成功了”。
据新华社沈阳6月2日电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