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空气污染韩国独资企业被告上法庭,企业坚称根本没有污染;发布了跨国企业污染信息的著名学者马军透露,到目前,他们掌握的因环境违法违规被处罚的跨国企业已被刷新为近500家
跨国企业污染在钻谁的空子 本报记者 郄建荣
在河北省青县,韩国人开办的生产化妆用的毛刷企业多达30多家,作为监管部门,青县环保局也认为这些企业没造成什么污染。
但是,与沧州成原化妆用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原公司)仅一墙之隔的纪执歧却拿出多起癌症死亡例证,将成原公司污染行为告上法庭。
跨国企业环境污染有还是没有?不仅是纪执歧能否打赢官司的关键,更是环境监管部门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跨国污染企业就在眼皮下
5月25日,纪执歧告成原公司污染致死案,发回青县法院重审第二次开庭。
早在4月22日第一次开庭前(本报4月23日曾对此案进行过报道),受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指派,为纪执歧案做志愿律师的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刘湘曾让原告正式向法院提出申请,请监管部门包括青县环保局在内出庭接受询问。但是,不知何原因,包括青县环保局在内没有一家环保部门到庭。
5月24日,就成原公司的环境监管问题,记者来到青县环保局。从办公室到监察大队再到分管副局长,青县环保局没有回避记者。
纪执歧案从一审到二审接着又发回重审,在青县也算是动静不小。但是,接待记者采访的青县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却表示不大了解。
说到成原公司的污染问题,从青县环保局监察大队到分管监察的杨副局长都表示具体情况他们不大清楚。
“光青县韩国独资毛刷企业就有30多家,好像没有造成什么污染。”杨副局长表示。
据刘湘透露,在对纪执歧案的审理中,有5份双方均作证据提交的环境监测记录。刘湘说,针对大气监测没有一份是青县环境监测站做的。
“我们县环保局的监测资质是2008年1月才批下来的。”杨副局长告诉记者,以前监测他们通常都是取了样,再拿取好的样到有监测资质的环保局去检测。
由于说不清成原公司到底有没有污染,杨副局长提议记者与他们一起去厂子看看。记者在该工厂看到,这里做工的大多是年轻女工。
在查看车间时,成原公司中方会计一面说公司没有什么污染,一面指着放在一车间里桌子上的防护面具说:“他们都不带。”既然没有污染,为什么还要准备防护面具。记者搞不懂。
从没有到过成原公司的青县环保局杨副局长走了一圈后也表示:“确实没有什么污染。”而几个车间转下来后,记者的感觉是,车间里强烈的刺鼻气味令人窒息。
除了偶尔到有监测资质的环保局去检测监测数据外,在2008年1月前,青县环保局日常环境监管仍然是“用鼻子闻,用眼睛看。”尽管这样,韩国独资的毛刷企业在青县却批了
30多家。其中,成原公司距离纪执歧家最近,只有3.5米。在青县,人们都知道,这30多家毛刷企业是县里的招商引资项目。
跨国企业污染总是有空可钻
从一审到二审再到发回重审,漫长的时间以及期间的折磨丝毫没有动摇纪执歧与成原公司“死磕”的决心。
“它确实有污染,要不干嘛我非跟它这么没完呀。”纪执歧告诉记者,他老伴的死因就是成原公司污染导致的,是“厂里焚烧废毛及插毛车间粘合剂气味外排污染”造成的。
“我在多年的上访中,一直要求环保部门检测成原公司所用粘合剂及其它原料的成分。”纪执歧告诉记者,多少年过去了,环保部门始终没有说法。
据刘湘介绍,成原公司生产所用粘合剂中释放出来的苯以及随意焚烧废毛刷排放的污染物可能是导致纪执歧老伴患癌的主要原因。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教授潘小川则证实,世界卫生组织早在
1986年就确认苯是人类致癌物。
在河北省环保局给纪执歧的信访答复意见书中,记者却看到了这样的表述:据河北省环保局环监局2006年11月9日对成原公司现场检查,“企业在洗毛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排入厂区内的坑内;厂区西北侧(即纪执歧家一侧)的插毛车间用粘合剂加工化妆用刷时所产生的气味有经车间北侧风扇排出厂外现象。”
在刘湘关于纪执歧案的卷宗里,有多份青县环保局等信访回复函件。据这些函件,成原公司早在1998年就开始生产,主要产品是化妆毛刷,年产量2000万只;工厂的主要工艺为动物毛染色、注塑加工后经粘合成化妆毛刷。
青县环保局在2007年9月6日所做的一份调查报告承认,在走访成原公司附近居民时,“居民反映,在2006年之前,经常能够闻到臭油漆的气味,而且时常有黑色的烟尘物质落在地上,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这些信访回复函件很多前后表述矛盾,一方面在说气味不大,成原公司不存在污染,噪声、烟尘都达标;另一方面又说,有不达标的问题。比如,2003年,县委办公室及环保局、经贸局去处理时,当时成原公司锅炉不达标。”据刘湘介绍,在青县环保局的调查报告中,清楚地写着“该企业没办理排污许可证。”
5月24日,记者到青县环保局采访时,就排污许可证问题曾采访杨副局长,他表示,他不分管,有没有许可证他不清楚。据记者了解,至今成原公司没有排污许可证。
朴键一是中国社科院韩国问题专家,据他介绍,在华韩企95%都是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高污染、高能耗的中小企业,如纺织、皮革、家具等,在韩国早就属于夕阳产业。
跨国的这些污染企业能够顺畅地在中国安家、生产,它们究竟是钻了谁的空子?从成原公司的个案中应该不难找到答案。
被处罚的跨国企业近500家
6月3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向记者透露了一个他们监控的最新数据,截止到目前,他们掌握的跨国企业环境违法记录已超过500条,其中部分企业多次出现超标违规行为。
自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2006年开始制作污染地图,在他们的档案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跨国企业的污染数量屡被刷新。
马军告诉记者,在他们汇集的中国水污染地图和空气污染地图上,被环保部门点名批评过的跨国公司的数量,已经从2007年的八九十家增加到目前的近五百家。近期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收集到的政府处罚企业名单包括了丰田、拉法基、卡夫、金光油脂等。
他告诉记者,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跨国企业因为污染问题屡次受到处罚。在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网站上,记者看到嘉吉、百事可乐、汽巴、罗地亚、普利司通、丹尼斯克等大型跨国公司都多次出现在政府处罚的名单中。而其中一家叫做富国皮革的跨国公司竟连续五年出现在当地政府处罚的企业之列。
就富国皮革的污染问题,记者电话采访了长期关注这个企业污染调查的自然之友上海小组的易晓武。易晓武告诉记者,富国皮革是一家新西兰合资企业,坐落在上海市宝山区,富国皮革被公认是世界三大知名制革企业。
“尽管家住距离富国皮革两公里左右,但何先生实在无法忍受富国皮革排出的臭味,再加上久闻臭味身体出现的不适,何先生于4月20日委托律师向上海市宝山区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富国皮革公司。4月27日,宝山区法院裁定不予立案。”易晓武说,被法院驳回后,何先生已委托律师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这些跨国公司在国外一套,在中国一套。是什么原因致使跨国公司执行两套标准?对此,马军的看法是,引来“外鬼”,其实是有内因的。
“客观上我们的环境监管力度仍然不强。”马军认为,国外环境保护监管很严,一旦发现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会很大,违法成本企业难以承受。但中国无论是监管能力还是查处力度都相对较轻。马军说:“一些地方政府希望通过招商引资拉动经济增长,在这个愿望的支配下,一些地区甚至有意降低环境标准,放松环境监管。”
再有就是公众对企业环境行为关注不够。马军认为,在国外,一家企业环保屡次出问题,其产品就很可能遭到民众“抛弃”。而在中国,公众只关注企业产品质量和价格,企业年复一年超标违规,也并不影响其产品的市场销路。
马军告诉记者,在近年来政府加强环境监管和公众开始关注企业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先后有上百家跨国公司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进行沟通,对曾经出现的超标违规做出说明,其中一些还通过第三方审核,证明其整改措施切实有效。
落户于中国各地的跨国公司,在赚取大量利润的同时,也成了当地的“财神爷”,因此受到方方面面的保护。专家呼吁,必须加强中国的环境监管,才能防止我们受害于全球化带来的跨国污染转移。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