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武隆矿井矿石安全柱被当矿产开采 或是事故原因

2009年06月09日08:5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南方日报

  矿石安全柱被当矿产开采

  ●矿石安全柱大都被当着矿产开采,取而代之的是,用木头柱子顶替天然矿石柱。这或是山体裂变重要原因

  ●四川省矿山安全条例称,一个矿山必须有两个及以上的“安全出口”。

但出事的共和铁矿仅一个安全出口

  ●在鸡尾山山体不断告急的背景下,矿主何以获得新的开采许可证?

  灾难发生后,很多村民都想起了杨运明。1988年,杨运明担任矿厂矿长,并于1992年兼任党总支书记。

  昨日上午,杨运明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在杨运明记忆中,《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601队地质报告》上有介绍,上世纪30年代,鸡尾山的矿厂,业主是著名的国民党时代大亨孔祥熙。红宝村居民也有口头传说,当时,矿山附近还有碉堡,而孔家知名的孔二小姐,都曾到矿山视察。这些记载与传说,昭示着地处鸡尾山的铁矿,曾经有着重要的地位。

  此次灾难幸存矿工向开银介绍说,当年,共和矿厂按照“房柱法”进行开采,这是保证安全的关键。房柱法,就是在开掘井口里面,保留原来的矿石,作为安全柱,通常每个柱子高约2米,横截面为5×5米,而每5至8米,就有这样的安全柱。

  记者采访多名矿工证实,如今,这些安全柱大都被当着矿产开采,取而代之的是,用木头柱子顶替的天然矿石柱。用数目不等的3至5根木棒捆绑在一起,作为新的“安全柱”。“木头柱与天然矿石安全柱的安全性,根本没法比!”多名矿工直言不讳地认为,这是此次矿山内部裂变的重要原因,“从下往上垮,直到山顶”。

  直到昨日下午,27名矿工依旧被困井底。这在杨运明看来,也觉得不可理解。他当矿长时,主要的矿产出自2号井。当时,4号井与新4号井,都是作为安全出口存在的。也就是说,假如2号井口发生事故封堵,那么,矿工可以通过另外两个井口逃生。1983年,《四川省矿山安全条例》明确称,一个矿山,必须有两个及以上的“安全出口”。

  据记者多方调查,目前,出事的共和铁矿只有唯一一个安全出口:1号井口,同时,1号井口也是其生产出口。“如果有另外的安全出口,这27人目前或许已经回家了。”杨运明一声叹息。据多名矿工介绍,本来,2号井口在早期,是作为生产出口,而后来也是专门的安全出口。但是,由于2号井里的天然矿石柱被开采后,井口坍塌,出路被封。

  山体告急矿主反获开采证

  三联铁矿厂旁边,1993年,铁矿乡政府也举办了一个社办企业———铁矿乡采矿厂。矿长是舒先永,他正是此次重大事故的企业老板。

  1999年前后,铁矿乡矿厂由于开采条件限制,被迫停办。舒先永在家赋闲。之后,大约2000年,铁矿乡相关部门将铁矿乡铁矿厂转让给一名姓向的南川市老板。据称成交价格为30万。

  2001年,三联公司决定把三联矿厂转让给舒先永。双方签订了转让协议。

  三联铁矿的许可证,有效期至2004年6月30日。此后,舒先永办理了自己的矿山开采许可证,铁矿再次更名为“共和铁矿”。值得说明的是,共和铁矿并不仅仅包括三联铁矿,还包括原来的铁矿乡铁矿。  

  鸡尾山已被宣告“危岩”  

  据了解,2001年,武隆县县城发生特大滑坡事故,事故引起全县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而当时地处鸡尾山下铁匠沟的铁矿乡政府办公楼,当年就搬迁到了幸福村,如今,铁匠沟被巨石完全掩埋。而鸡尾山被宣布为“危岩”。当时,鸡尾山下可见界碑,上面标记“危岩”,而山上到处可见高高飘扬的白色旗帜,表明山体危险。正是在效益不好,安全状况不允许的情况下,国退民进。如今矿工家属普遍质疑,既然危险不开采了,为何企业主个人获得了资格?

  更令人存疑的是,在2001年至2004年期间,舒先永如何获得了开采许可?因为矿山开采许可证按规定不能转让。

  有事实佐证矿工的怀疑,2004年后,三联运输公司更换了经理。新经理上任,与舒先永两度打官司。但是,三联却两次输了官司。据了解,随后三联公司向武隆县政府、安监、经委,以及重庆市有关部门发函,称继续开采十分危险,“如果要继续开采,请有关部门签字”。

  象征危险的白色旗帜在鸡尾山上飘扬,2005年,铁匠沟另外300多人转移时,有关部门还更换了新的白色旗帜。在山体不断告急的背景下,矿工们一直纳闷:舒先永如何获得新的矿山开采许可证的?

  垮塌矿井:富矿?陷阱?

  张著权在共和铁矿上班,通常他每天只上班6小时,负责共和铁矿里的轨道安全。

  在距离铁矿20分钟路程的家中,他与妻子杨文淑一起打理家里5个人的土地。打工与农忙两不误,这正是在铁矿厂打工的最大好处。在共和铁矿,下矿工人每个月的收入可达2000元,而且每天工作不超6小时。这个工资价格,比同乡以及周边的矿厂,更具竞争力。而铁矿乡也因辖区的铁矿,而在整个武隆县颇有名气。

  灾难过后,眼前的这个垮塌的矿井让村民“糊涂”了,究竟是富矿还是陷阱?

  杨运明在家赋闲10年了,他直言,铁矿乡“没有懂矿山开采的人”。之前,有一家煤矿以年薪30万的价格,将安全生产的任务承包给他,“钱好拿,但一群人的命就握在我手中,我觉得压力太大”。

  离开10年,杨运明再没踏进三联矿山采矿区一步,他说:“知道这里迟早要出事,像他们这样挣钱,我没眼红过。”但是,当记者告别并向这位57岁的前矿长表达敬意时,他却双眼湿润了。

  本栏撰文:杨昱谢庆裕综合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杨建)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