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浙江江山:“五位一体”谋全局科学发展促跨越

2009年06月10日12:4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人民网
  浙江省江山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江山实际,始终突出全面提升发展主线,完善构建了一套以一个战略目标定位、三个产业提升纲要、一个和谐维稳保障“1+3+1”为主体的“五位一体”完整的区域发展体系,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迈入全面提速和科学发展轨道。


  强化发展全局谋划构建完善区域战略发展体系

  江山市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要求,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注重系统谋划,重点突破。近三年的江山市委全会,不仅仅指导当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而是把握江山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围绕“一心三区”的区域总体规划布局和“全面提升发展”的工作主线,确定一个十分鲜明的主题,对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和科学部署,逐步形成了“1+3+1”的“五位一体”区域战略发展体系,即一个战略目标定位、三个产业提升纲要和一个和谐维稳保障。①一个战略目标定位。2008年12月29日,召开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着眼长远,勇攀高峰,科学确立了以“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为主要内涵的城市发展定位和“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发展目标,并出台了《关于科学确定城市发展定位和“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决定》,从战略目标方向上,引领江山长远跨越发展。②三个产业提升纲要。围绕总战略目标定位,分别对一、二、三产三个层面的提升发展,进行专题研究部署。2008年7月16日,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专题系统部署推进工业提升发展工作,并出台了《关于深化兴工强市战略推进工业提升发展的决定》;2009年3月20日,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专题系统部署构建“两地一城”工作,并出台《关于全力构建三省边际现代服务业高地的决定》;2009年半年度将要召开的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专题系统部署“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工作,并将出台《关于建设“中国幸福乡村”的实施意见》。三次产业的系统研究部署,探索了务实的发展路径,有力支撑了战略目标的加快实现。③一个和谐维稳保障。2007年7月23日,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立足标本兼治,夯实基础,专题系统部署基层基础与和谐稳定工作,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促进和谐江山建设的若干意见》,从长远发展环境上,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强化发展目标引领科学确立战略发展目标定位

  准确合理的战略目标定位,是引领一个地区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充分调研、科学分析和严密论证的基础上,江山科学确立中长期战略发展目标体系、城市定位,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①发展目标上,确立了“构建三省边际发展高地、进位全省中等发达行列、进军全国百强县市”的“一高两进”三步走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旨在用更加积极有为的目标,激励人、引导人、团结人,不断坚定企业、干部、群众等各个层面主观能动的发展信心。第一步是立足区域性目标,到2012年构建边际发展高地;第二步是立足全省性目标,到2015年进位省内中等发达;第三步是立足全国性目标,到2020年左右进军甚至进位全国百强县市。②发展战略上,坚持并深化“兴工强市、借力发展、特色推进”三大战略。“兴工”是强市之本,就是要牢固树立工业经济第一经济理念,举全市之力加快工业经济提升跨越发展;“借力”是发展之路,就是要牢固树立开放兼容理念,广借外力加大投入促进发展;“特色”是推进之策,就是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培育和强化区域特色,推进区域经济个性化、差异化发展。③城市定位上,充分考虑江山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环境等特点,明确城市定位为“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工业新城”,就是加快推进江山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建设浙闽赣三省边际新兴工业城市;“旅游胜地”,就是充分发挥特色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三省边际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山水家园”,就是创造优越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和创业环境,着力建设三省边际最佳宜居城市。这一城市定位为江山指明了发展方向,有利于凝万众之心、聚全市之力推进率先发展,对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强化发展路径探索系统促进三次产业加快转型提升

  江山要实现“一高两进”战略目标,重点是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加快发展,并侧重于做大三产,做强二产,做优一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打造实力江山。

  以“工业565”为载体,致力加快工业提升跨越发展。“工业565”是指江山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就工业提升发展的5大目标体系、6大提升工程和5大配套举措。一是确立5大目标体系。从规模总量、产业结构、企业主体、项目投入、企业素质等五个方面制定了工业提升的一系列目标体系。其中,最主要的总量方面的目标为在2007年的基础上,工业产值“确保三年翻一番,力争八年翻三番”。到2010年达到470亿元;2012年达到758亿元,占衢州市总量目标的四分之一;2015年力争达到1600亿元,占衢州市总量目标的近三分之一。这些目标,是在前期充分调研和科学测算基础上,经过多次讨论确定的。二是推进6大提升工程。从重点产业、园区平台、龙头企业、项目投入、科技创新、环境保障等六个领域着手,着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主导产业培育上:对原有12个特色产业进行科学梳理筛选,明确把机电、电光源、木业加工、消防器材和高新技术等“4+X”产业作为重点培育产业,着力打造“两都两城”,即三省边际的“机电之城”、“木业之都”、“电光源之都”、“消防之城”。2008年,“4+X”产业实现产值130亿元,增长39.7%,产业集中度达到49%。力争到2015年达到1200亿元,产业集中度达到75%。平台整合总布局上:确立了城北工业新城、中部特色经济区两大工业经济主战场的战略地位,总规划面积47平方公里,每年60%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工业平台建设,确保每年2000亩的熟地滚动开发水平。近中期以中部特色经济区中的经济开发区山海协作园、十里牌和莲华山工业园为主,远期以城北工业新城为重点。龙头企业育强上:坚持通过引进、联合、上市三管齐下育强龙头,力争到2015年规模企业数800家,亿元企业100家,10亿元企业15家。去年以来,江山加快推进联城消防组建工作,促成三友电子与国内最大灯具企业广东雷士联合实施整灯项目,推动江化公司联合全球最大的胺类生产商比利时特明科公司提升发展胺系列产品,推动虎山集团联合中国建材集团实施日产5000吨生产线项目。此外,江化公司、申达公司、红火集团、江山虎集团等企业,还纷纷到内蒙古、湖北、福建、常山等地,实施抢占资源型的战略性投资,不断夯实江山“总部”的基础;引入了广东雷士、中鑫毛纺、丽人集团、英博国光、力胜电子等一批重大项目;联城消防、恒亮公司、双氧水公司、左邻右舍等企业启动上市前期准备工作,预计近两三年内一批企业有望上市。三是出台5大配套举措。分别从优化发展环境、加强产业招商、引进创业人才、缓解用工难题、加大国资和金融扶持等五个方面,出台了针对性较强的配套措施,为工业提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以打造“两地一城”为重点,致力构建服务业发展高地。立足江山发展基础和产业特色,重点按照“立足江山,依托浙江,辐射闽赣”的要求,发展休闲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和商贸商务业,打造“两地一城”。一是打造三省边际休闲旅游胜地。按照“一中心三景区”的旅游功能分区空间布局,重点打造市区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和江郎山—清漾、廿八都—浮盖山、仙霞关—戴笠秘宅三大景区,努力推进清漾及和睦特色文化村、跑马场等一批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江郎山申遗工作,争创省旅游经济强市;突出打响“千年古道·锦绣江山”主题口号,拓宽营销渠道,全方位加强对外宣传,逐步打响江山旅游特色品牌;加快发展旅游相关配套产业和旅游企业,丰富游、购、娱等项目,提升休闲旅游综合服务功能,着力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力争到2012年,实现接待游客450万人次以上,年旅游总收入达到2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5年,实现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以上,年旅游总收入达到38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以上。二是构筑三省边际现代物流(专业市场)集散地。依托三省边际的特定区位和产业优势,按照“二区四中心七市场”的物流业空间布局,分别在城南开发区重点规划建设江山现代物流集聚区和在贺村镇重点规划建设浙闽赣边际现代物流集聚区,加快江山综合物流中心、贺村综合物流中心等四个中心,以及浙闽赣边际农特产品交易市场、南方安保市场、江山汽车综合市场、江山商贸城等七个市场建设,努力打造以服务本市域为基础,辐射周边区域和省份的相对完善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力争到2012年,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4亿元,年均增长15%,占GDP的比重达到6.5%以上;到2015年,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2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6%以上,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7.5%。三是建设三省边际商贸商务名城。按照“一核四街五点六中心”的商贸商务业布局精心打造大南门城市核心商圈,加快江滨路特色餐饮街、市心街传统老字号商业街等四条城市特色街区,城北大型超市、时代广场等五处现代大型综合购物中心,西山商务休闲中心、须江商务休闲中心等六个商务休闲区建设,大力提升商贸业品位和档次,增强城市的商务服务功能。力争到201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2亿元以上,商贸商务业增加值达到28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占GDP的比重达到13%以上;到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0亿元以上,商贸商务业增加值达到43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14%。

  以“五村联创”为载体,致力建设“中国幸福乡村”。通过抓点连线、以点带面,在全市农村大力推进“富裕乡村、美丽乡村、满意乡村、文明乡村、和谐乡村”等“五村联创”行动,力争到2018年左右,把江山所有的乡村都打造成为“中国幸福乡村”,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打造新的国家级区域品牌。一是大力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创富裕乡村。突出抓好“1+5”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培育,“1”即粮食,粮食生产能力常年保持在24万吨以上,去年成功创建全国粮食高产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5”即食用菌、畜禽、蜜蜂、果蔬、茶叶等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去年实现产值38.1亿元,增长41%,为农民人均创收2941元。二是大力实施环境提升工程,创美丽乡村。深化村庄环境整治,突出村道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处理和村庄绿化等重点方面,深入开展“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扎实推进“两线”整治,全面推进“312”新农村绿化和农村洁化运动。三是大力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创满意乡村。不断提升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事业水平,加快推进供水、环卫、公交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使农村群众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的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四是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创文明乡村。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加强道德文明、科学知识、生产技术等各方面的宣传教育,完善村规民约有效发挥约束自律作用,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的创建。围绕“4+x”特色主导产业需求,深入开展劳务技能和创业技能培训。五是大力实施基层基础提升工程,创和谐乡村。继续深化村级“五新争先”,不断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发扬基层民主,促进基层综治维稳网络规范化运行,促进镇村基层干部工作重心有效下移,不断健全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努力实现基层基础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化,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和基层基础工作水平,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环境保障。

  强化发展环境保障深入扎实建设和谐稳定江山

  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是“一高两进”战略目标加快实现和三次产业提升纲要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江山突出标本兼治,坚持“五管齐下”,不断创新维稳工作机制,努力保持社会局面和谐稳定。一是强化“双争先”考核导向,保障发展与维稳意识到位。2007年开始实行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基础工作“双争先”为导向的考核制度,突出基层基础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并重、部门安全维稳工作和乡镇(街道)基层基础工作并重的导向,促进各级干部不断加深对维稳重要性的认识,自觉主动地做好维稳各项工作。二是真正夯实基层基础,保障乡镇、村级源头战斗力。以市委一号文件形式出台了“基层基础33条”,以及乡镇干部重心下移“五项制度”与村级组织“五新争先”两个配套性实施意见,从操作层面对和谐维稳、乡镇管理、村级组织等基层基础工作进行了深入部署。通过年终开展基层党建和基础工作述职、评选化解矛盾纠纷“六十佳”优秀干部等举措,乡镇干部重心下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三是落实六包工作机制,保障维稳责任落实到位。按照市委常委包片、副市长包口、其他市领导包联系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包属地、部门包职责范围、各级领导包案的“六包”责任原则,落实了联系片区维稳工作的领导职责。出台《信访责任追究办法》、《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办法》、《建设“平安江山”工作奖惩办法》等制度,完善了责任追究制度,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更加主动地抓好维稳工作。四是认真执行八项制度,保障日常维稳工作实效。制定完善三级联动大接访、按月按季定期召开形势分析会、矛盾纠纷按月定期排查分析、重点信访件各级领导包案、重大项目信访评估、稳定信息及时报送与研判、陪访导访和督查通报与责任追究等八项制度,并认真严格执行,促进了维稳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化。五是探索总结维稳工作政策方法,保障维稳工作对策更加专业化。重点是抓源头,完善提升落实初信初访的能力与水平;发挥好驻京驻杭联谊会和同乡会的作用,完善提升越级信访的稳控能力与水平;以完善“6环节72法”等实战战术为重点,完善提升破解疑难信访的能力与水平;以群众利益诉求为重点,完善提升政策落实机制;以加强乡镇、村信访工作人员培训为重点,完善提升乡镇、村两级基层基础建设。

  强化发展抓手支撑务实推进“五位一体”科学发展

  在研究完善“五位一体”区域战略发展体系的过程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系统全面的谋划,既注重宏观层面战略上的方向性规划指导,又注重微观层面战术上的操作性工作抓手;既注重单个主题的重点突破、专题研究,又注重相互之间的统筹兼顾、相互融合。一是前期调研保障。在每次确立主题召开市委全会半年或一年之前,都要以市委名义布置课题开展专题研究,由一名市级领导牵头,组建专门调研班子,通过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深入调研,并最终形成较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提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二是专项规划保障。紧密对接“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分别出台了《江山市“工业提升”工程实施纲要(2008~2015年)》、《江山市建设“中国幸福乡村”行动纲要(2008~2018年),服务业提升三个专项规划(旅游业、专业市场、商贸商务),以及对三次产业提升目标、指导思想、空间布局、主要任务等作出具体明确。三是项目支撑保障。围绕三次产业提升,谋划储备了一批项目扎实推进实施。如服务业提升,围绕旅游业、物流业、商贸商务业三个专项规划,专门建立了相应的项目储备库。四是政策扶持保障。整合出台了《关于推进工业提升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即“工业36条”,2008年用于兑现“36条”的财政扶持资金就达到9000万;针对旅游业、物流业、商贸商务业三大重点,分别出台三个专项政策,今年扶持兑现资金将超过2000万元;出台专项政策,按等级对达到标准的“中国幸福乡村”给予以奖代补。五是分工落实保障。专门成立了工业提升工作领导小组、服务业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平安江山”建设领导小组等,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并明确具体的分管领导。在专题部署的市委全会之后,制定下发了相应的《操作版》等,分工落实有关工作,要求各乡镇部门按照操作版的要求制订工作方案,认真抓好落实,并在年中和年末分别组织督查促进工作落实。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网站——《学习与实践》网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恺萌)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