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中国学生赴美高考之路:理性选择切勿盲从(图)

2009年06月15日06:53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北京青年报
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留学教育机构参加了2008年的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
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留学教育机构参加了2008年的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

  近年来参加SAT考试的中学生人数增加了数百倍 专家呼吁要理性思考 做两手准备———

  上周末的北京第六届国际教育博览会上,美国学校的展台前人头攒动。不少家长都在问:我的孩子正在读高中,今后怎么才能去美国上大学?去美国读本科,近年来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从2003年到2008年,参加有“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之称的赛达考试(SAT)的中国大陆学生人数从每年数百变成了数万,甚至有人惊呼,美国“高考”在和中国高考抢夺生源。

美国大学也有高考吗?中国学生如何“考”美国大学?

  ■何为SAT 何为ACT ?

  今年春天开学以来,高二女生刘璐的周末变得异常忙碌,她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里都在上考试培训班。

  从高中选择北京一家知名的私立国际中学那一刻起,刘璐的目标就一直非常明确:全力以赴为去美国上大学做准备。她心仪的大学是芝加哥大学,在《美国世界与新闻报道》去年全球大学排名中,这所大学的综合排名位列世界第八。

  刘璐参加培训的考试叫做SAT,也就是“学术能力评估考试”(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中文名称是赛达。美国宪法修正案规定,教育事务属于各州,联邦政府不能过分干预,因此美国没有全国性统考。但美国大学承认两种考试,一种是赛达,一种是“美国大学考试”(American College Test),缩写是ACT。两种测试属于不同的命题机构,申请时提交其中一种的分数即可,美国大学以此作为录取和发放奖学金的一项参考指标。在很多中国媒体的描述中,赛达和ACT被喻为“美国高考”。

  不同于托福(TOEFL)之类的语言类测试,ACT强调是对高中课程的掌握,包括数学、英语、阅读和科学,满分36分。而赛达强调的是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考察。赛达考试分为两部分,SATI推理测验和SATII专项测验。SATI包括阅读、写作和数学三项,满分2400分;专项测验包括历史、生物、化学等20门科目,单项满分800分。排名靠前的美国大学通常要求提交SATI或ACT成绩,再选择SATII三项专项测验的成绩。如此一来,很多学生为了简便,就只选择赛达的考试。

  ■SAT要求词汇量至少1.2万

  “赛达很难。”刘璐坦言,刚一接触的时候,她甚至都有点想打退堂鼓了。赛达是为母语为英语的学生设计的,对于中国高中生来说,首先要能看懂题目。“我觉得,怎么也要掌握1.2万的词汇量。”刘璐说。记者采访了几位赛达培训专家,他们表示,赛达的词汇量至少要1.2万到1.5万,而中国专业英语8级的词汇量要求也不过1.3万。语言仅仅是第一关,赛达阅读测试中,大量文章选择社会科学或者自然科学的著作,如果缺乏阅读深度文章习惯和逻辑推理能力,就会很苦恼。

  和其他正在为中国高考拼搏的朋友们聊天时,刘璐会觉得,虽然一样辛苦学习,但自己身上的压力能稍微少一点。赛达每年在美国本土外有6次考试,国际考生可以任选考试时间,不限考试次数,一次赛达考试成绩,可以申请多所美国高校。刘璐清楚地知道,如果推理测试部分拿到了2100分以上,申请芝加哥大学的胜算就多了一分。

  ■SAT考试国内无考点

  和30年前就进入中国的托福相比,赛达的开始和流行大约是五六年前的事。2003年,上海新东方办起了中国大陆首期赛达考试培训班,招来了50名学员。而北京第一家赛达培训机构紫铭学校的校长侯世军清楚记得,他在2004年推出这项培训时,班上的学生是7个人。

  2004年,美国国务院向海外签证处下发了通知,要求优先处理学生的签证申请;同一年,美国时任国务卿鲍威尔访华,提到了要加快处理学生签证的审查。看到赴美留学签证的利好趋势,侯世军预感“赛达考试肯定会在中国火起来”。

  第二年,紫铭的赛达培训班学员一下增至几百人,从2006年开始学员每年都超过千人。北京新东方从2005年开设赛达培训后,学员人数一路飙升,据公开资料显示,去年总数超过5000人。很多学生甚至从高二就开始筹备赛达考试。

  赛达考试在中国大陆没有考点。据环球雅思北美考试院赛达项目经理张欣然介绍,现在每年参加赛达考试的中国学生至少有一万多人,他们一般首选到香港考试,如果香港考场爆满,只能转往新加坡、韩国等地。

  ACT则在2005年就正式进入了中国大陆地区。但前提是,中国学生必须先参加ACT在中国特许教学机构的9个月预科课程培训,才有资格参加考试。特许机构一年学费约9万元,再加上授课地点和时间的限制,让更多学生选择了机制更为灵活的赛达。

  北京市场上,赛达培训的课程,少则五六千元,多则上万元,再加上外出考试费用,每人花费至少要2万元,但相比ACT,更容易被中等收入水平家庭接受。北京推出赛达培训的机构越来越多,各个机构争先宣传考赛达进入美国名校的学员。赛达,似乎成了中国学生进入美国大学的直通车。

  “赛达可以说是精英考试,更适合于英语基础好、学习能力强、希望进入美国名校的学生。”侯世军表示,如果要进入排名前50的大学,赛达成绩是必不可少的。

  ■理性选择 切勿盲从

  从数字上看,去美国读书的中学生还是占少数。根据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2008年11月的统计资料,2007-2008学年,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大陆学生总数为8.1万余人,其中本科生约占20.3%,为1.6万余人。根据推算,2008年美国录取的中国大陆本科生大约为5000人。而2008年,参加中国高考的学生超过1000万,被中国高校录取的约600万人。

  “在我们这里上课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做申请美国大学和参加中国高考的两手准备。”环球雅思北美考试院的赛达项目经理张欣然说,他在和家长沟通时,一直强调要做“两手准备”。紫铭学校校长侯世军也表示,不要有盲从心理,去美国读本科并非适合所有人,要理性做出选择。在中国本科打下坚实基础后再考虑出国深造,也是一种选择。

  ■美国高校更重视“特点”

  “其实赛达或ACT的分数只是申请美国大学的一个参考指标。”张欣然说,申请者还有很多其他东西要准备。对于这一点,19岁的苏玉(化名)深有体会。去年,在河北省重点中学石家庄二中读高三的他,决定放弃高考,转为申请美国大学。今年5月,苏玉收到了美国圣约翰大学化学系的录取通知书和奖学金,他用“煎熬”形容申请美国大学的那段岁月。

  苏玉的赛达推理测验分数超过了2100分,在申请名校时是个很有竞争力的分数,但他对此轻描淡写。“真正难的,是赛达考试之后。”首先要确定学校。美国各类大学有4000所,什么样的大学和专业适合自己,被哪类学校录取的“胜算”大都是要考虑的。

  接下来准备申请材料更费心思。苏玉说,除了中学成绩、老师推荐信、个人陈述外,让他最“头疼”的就是如何介绍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学的学习课程太紧张了,我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参加课外活动,而这是美国大学十分重视的。”“如果我的社会经历更丰富些,可能会有更多的选择。”

  美国名校的竞争异常激烈,哈佛大学2009年的录取率仅为7%。翻阅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等名校的本科招生简章,校方强调,他们是在为未来培养“领袖”,需要有“特点”的能接受挑战的优秀学生。优秀的标准并不只限于学术能力和成绩,还有社会责任感、组织能力、独特经历和才艺特长等等。

  对话

  美国没有高考概念

  “美国的大学录取方式和中国不一样。”美国教育基金会华盛顿办事处代表斯蒂芬·史密斯说。美国教育基金会是一个非盈利机构,是美国国务院任命的海外留美咨询中心,是不代表任何院校机构的教育组织。作为北京第六届国际教育展上的美国教育展主办方代表,史密斯在北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中国大学通过高考招收新生,美国呢?

  史密斯:美国没有高考的概念,不是通过某一次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取你。但美国有类似中国高考考试形式的SAT和ACT,它们都是标准化考试,可以为录取新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记者:有人认为,SAT考了高分,就能顺利申请美国名校。

  史密斯:很多学生问我,需要考多少分,才能进入某某大学。在美国,没有一个分数线,考试得了高分,不代表着进入大学有了保证。我要强调的是,美国大学招生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推荐信、申请者综合素质和他的社会活动能力等都很重要。

  记者:您对准备申请美国大学的中国学生有何建议?

  史密斯:首先,申请时要做到“个性化”。在申请某所学校时,要对其进行详细了解,不要泛泛地说“我觉得贵校好,希望去学习”这类的话,而是要说明具体的学习计划,为什么要选择该校的独特之处。其次,要认真准备申请材料。拿推荐信来说,我们遇到过一些学生,以老师的名义自己写推荐信,甚至递交的不同老师推荐信的签名笔迹都是一样的。

  申请模式

  美国大学是“申请”上的

  澳际教育集团的留学团专家高飞说,赛达或ACT不能算是“高考”,美国大学不是“考上”的,是“申请”上的。而申请没有模式可循,申请者要结合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方式。

  徐森军是美国东新墨西哥州大学的大一学生,记者拨通他的电话时,他正带着几个美国同学在成都旅游。没有考托福,也没有考赛达,他选择先去读语言课程,然后再读本科。在美国大学,这被称之为“双录取”。学校会发出两份录取通知书,由校语言中心和校本科生院有条件录取,学生在学习语言课并测试合格后,可以直接转入本科。

  “我是很晚才决定要去美国读书的,来不及准备那些考试了。”徐森军说,通过在美国的朋友介绍,他知道只凭中学成绩、推荐信等申请材料也可以申请大学,就进行了尝试。“先读语言,压力不会那么大,正好用这个时间适应美国的生活,适应不同的文化和思维习惯。”到了美国后,徐森军选择和美国同学住在一起,半年后,英语听说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轻松转入了工商管理系。对美国大学感觉很适应的他,还计划在学校里找份兼职工作。

  天津男孩刘柏川原本计划先在国内读本科,然后再出国,老师对这位“尖子生”也很看好,认为他考上重点大学没什么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可以先去美国读高中,这样进入大学比较容易,就颠覆了从前的想法。一向很有主见的刘柏川说服了父母,去了美国中部的一所高中,后来进入了加州一所社区大学。回顾起当时的选择,刘柏川说自己有点后悔。上高中的决定做得有些鲁莽,社区大学的教学水平也和他期盼的美国大学有不小的差距。“当时不想再浪费时间了,就买了张机票回国,准备重新申请美国大学。”这次,刘柏川做足了调研准备工作,不久前被华盛顿大学录取。

  无论是通过哪种方式,去美国读本科的中国高中毕业生越来越多。据媒体报道,北京四中2008年毕业的高三学生中,20多人参加了赛达考试;同年,101中学至少也有10人报名参加这项考试。有评论称,美国高校在“抢夺”国内优秀生源,“美国高考”正在挑战中国高考。

  

(责任编辑:张勇)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