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也就是金砖四国首届峰会召开的前一天,中国减持美国国债的动作为全世界所察觉。美国财政部当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在今年4月末持有美国国债7635亿美元,较3月末减少44亿美元,这是一年多以来中国第一次出手减持美国国债。
在金砖四国之中,俄罗斯和巴西4月份也分别减持了14亿和6亿美元的美元债券,唯有印度增持3亿美元。而在金砖四国首届峰会召开前夕,俄罗斯第一副财长潘金(Dmitry Pankin)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峰会上很可能会讨论以IMF特别提款权(SDR)为基础,构建新的超主权货币替代美元的方案。
中国减持美国国债的消息在15日一经披露,全球媒体热炒的标题就变为“金砖”砸向美元。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华尔街淡对:中国不可能大规模减持
媒体和市场的反应完全是冰火两重天,美国国债并没有迎来世界末日。与此相反,华尔街以近乎冷漠的态度来面对这个消息。“市场上对于中国的减持一点都不恐慌,今天美国国债价格还正在上涨。”华尔街一家著名国际投行负责美国国债的交易员告诉本报记者。
15日当天,美国国债价格延续了连续三天的上升势头,与此相应,国债的收益率有所回落,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降至3.68,这表明市场对美国国债的需求正在走旺。与此同时,美元指数也维持稳定,美元汇率也并没有出现大幅度波动。
上述国债交易员告诉本报,中国减持的这个利空市场上已经谈论了很长时间,现在靴子落地之后大家其实早就有心理准备。况且,市场上交易员们的共识是,中国绝不可能大规模减持美国国债。他认为,“关键是除了美元之外,中国没有其他替代品来解决外汇储备投资出路,中国能买的东西很多,但量都太小。”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保罗·谢尔德(Paul Sheard)向本报强调,中国对美国债券的需求,与中国的汇率政策以及贸易盈余之间,存在复杂关系,“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之前,我并不认为中国会大幅度抛售美国国债。”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丽教授也不相信中国会大幅抛售美国国债,她告诉本报记者,4月减持很可能只是一个结构性调整。潘英丽长期为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提供咨询。
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亚洲经济政策顾问西赛斯(Derek Scissors)则进一步指出,单月的数据变动并不足以说明中国开始执行减持美国债券的政策,至少需要1个季度的连续减持数据,才能说明中国在刻意减持。“历史上中国也曾出现过单月减持的现象,但并没有改变中国不断增持美国国债的大趋势,而且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春季。”美国财政部的数据表明,2007年3-5月中国也小幅减持过美国国债,但当年6月却开始大幅增持。
对中国减持美国国债的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16日下午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关于中国的外汇储备,我们一贯是本着安全、流动和保值的原则,根据我们自身的需要决定的,至于买多少,什么时候买,要本着上述的原则。
结构性调整猜想
从华尔街市场一线的国债交易员,到大洋两岸的著名中美经济学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都异口同声表示:4月减持现象并不能说明中国将大量减持美国国债,而很可能只是一个对持有美国国债结构进行调整的偶然事件。
但即便如此,迷局仍未解开——4月份中国到底为什么减持美国国债?对美国国债的结构调整具体又是如何进行的?
西赛斯指出,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确定这次减持的意义,必须弄清楚中国的外汇储备流往何处。他认为4月中国减持有几个可能的原因。
其一,中国可能在对持有美元债券的结构进行调整,在减持美国国债的同时,增持了其他的美元债券。西赛斯说,“比如房地美和房利美的债券,经济危机爆发后大家看到中国不断大幅度增持美国国债,其实这里面也有一些假象。其实中国是一边卖掉两房债券,一边增持美国国债,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其实并没有太大变化。美国债券市场上还存在很多公司债(Agency debt)作为投资选择,所以,很难说中国减持美国国债就一定是在抛售美元资产。”
结构调整方面还存在一种可能。上述华尔街国债交易员向本报表示,“中国一直在把持有的长期美国国债,转为短期美国国债。”西赛斯也以此出发提出了第二个猜想,美国4月份发行的国债以长期为主,不符合中国目前的调整目标,由此出现减持迹象。
西赛斯提出的第三个猜想着眼于中国的收入——今年3月份,中国的贸易盈余减少,用于投资美国国债的外汇储备减少,从而导致出现减持迹象。根据中国海关数据, 3月份中国贸易盈余为185.6亿美元,相比1月份的391.1亿美元有大幅度下滑。但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表明,3月份中国外储为19537亿美元,比前两月还略有增长,所以这种假设站不住脚。
ISI集团宏观经济分析员马菁则从外储流向的角度,提出了第四种猜想。马菁认为,中国4月出现减持,也可能是因为用于大宗商品进口的外汇增加。ISI集团总部位于纽约,从事股票和债券交易业务。
据中国海关的数据,2009年4-5月,中国大宗商品进口明显增加,多项生产资料的进口总量创历史新高。其中,铜的进口量创2004年以来新高,铝的进口量在5月份比2004年以来的月平均水平高出3-4倍,铁矿石的进口量连续创出历史新高,钢铁和废铁的进口也在增加,石油进口量创2004年以来的第二个高点。
此外,今年4月份,中国黄金储备增长454吨的报道席卷了全球媒体,所以目前市场上也有人认为,4月中国减持美国国债,是因为把大量外汇储备用于增持黄金。
但这种猜想也站不住脚。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表示,这454吨黄金并不是在今年4月单月增持而得的,而是自2003年以来,逐步通过国内杂金提纯以及中国国内市场交易等方式累积而来的。由于这部分黄金储备并非通过国际市场增持,也就不存在占用外汇储备的问题。
持有美国国债的困境
金砖四国峰会前夕,受美国巨额财政赤字拖累,美国国债价格不断下跌,收益率不断上升,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2%上升到4%。
西赛斯认为,既然中国目前不可能大幅度抛售美国国债,那么或者4月份的这一次减持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姿态——中国试图表达对美国糟糕的财政赤字的不满。“我很能理解中国对美国巨额财政赤字的不满,但问题是只要你找不到另外的投资替代品,发出抱怨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实质意义。”西赛斯说。
华尔街的那位国债交易员告诉本报记者,中国持有巨额美元债券,面临的风险非常大,“现在市场上也在担心通胀,中国对此也很担心,因为对付通胀的政策手段就是紧缩,如果美联储加息的话,国债的收益率自然也会随之提高,相对应的,美国国债的价格就会下跌。这样,已经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中国,就面临直接的账面缩水的威胁。”
但如果美联储不加息,放任美国出现通膨,美元又会贬值,这样或许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的账面价值没有缩水,但由于美元贬值,这部分美元资产也会缩水。
这位交易员还指出,中国把长期美国国债转为短期的策略,同样存在风险。
“现在通胀的预期对市场的影响很大,因为加息之后,国债的收益率提高而价格下降,这对短期国债的影响特别大,因为面临到期赎回的压力,而对长期国债的影响比较小。这样,很多交易员会做空短期国债,做多长期国债,长期国债的需求旺盛,收益率反而不容易升上去,价格不会降太多。”上述交易员说,“如果很多人预期经济复苏,预期会加息,就会按照这种策略来操作,这就对10年和30年国债的价格提供支撑。”
潘英丽教授认为,中国外汇储备投资多元化很难,由于没有替代品,只能继续持有美元资产,其根本原因在于投资主体难以多元化。“外管局不大可能懂矿藏和地产投资,中投本身多数也是做股权投资,仅仅是把外管局的短期投资变成长期投资而已。中国真正需要的是开放投资主体,去投资国外的实体经济,获取国外的资源和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保罗·谢尔德表示,从长远来看,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必然面临挑战,但这将是贯穿几十年的长期过程。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