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6-17 04:26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化肥、种子、大棚塑料膜、农机具……这些农资产品与农民发展生产息息相关,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为了确保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特别是相关执法部门加大了打击假冒伪劣农资的力度,我省各级工商部门开展的“红盾护农行动”,从源头上加强了监管。
但近年来,仍有一些不法商贩置农民的利益和国家的法规于不顾,制售经销劣质农资产品,破坏了农民的生产,影响了他们的生计。而因劣质农资带来的恶果,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深深地伤害了农民朋友的心。
事件一:不出苗的高粱种子 5月的阳光,洒在三晋大地。清徐县徐沟镇武家庄村村民闫东亮看着自家地里新长出的高粱苗,脸上露出了舒心的微笑。他指着地里新补种的高粱,讲述了他和9户村民经历的种子事件。
4月中旬,正是播种时节,闫东亮和安忠贵等村民,在县大丰收农资站购买了“晋中405”高粱种子,按村民耕种的习惯,村民们有的买了1公斤包装的,有的买了2公斤包装的。下种时,有的村民发现2公斤包装的种子,像是虫子咬过的,看上去像旧种子,但说明书上说出苗率为80%。想到这是在县里的农资站购买的,应该不会有大问题,他们及时下了种。半个月过去了,村民发现出苗率只有10%—20%,最好的也就是30%,而2公斤包装的种子问题更为严重。看着地里稀稀拉拉的高粱苗,村民们着急了,如果不及时挽救,结果可想而知。
5月15日,闫东亮、安忠贵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代表村民来到徐沟工商所,副所长李彦冰接待了他们,农时不等人。李彦冰在和农资站交涉后,及时给这些购买高粱种子的农户全部进行了补种。闫东亮和安忠贵见到记者时,他们由衷地说:“没有工商人员的帮助,我们村民的损失将无法弥补。”
闫 东亮和安忠贵等村民是幸运的,在当地工商人员的介入下,短短3天问题就得到了解决,而万荣县的吴秀云却让劣质豆种坑苦了。
事件二:“劣质豆种让我损失严重” 万荣县皇甫乡皇甫村的吴秀云至今说起劣质豆种的事,仍是一脸地无奈。3年前,吴秀云有9亩空地,春播时,在朋友的建议下种了黄豆。她在当地农资门市部买了4袋复合肥,4袋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黄豆种子“诱变30”。虽然每袋10公斤就要54元,但包装袋上印着:好种有点贵,高产更实惠;因种子纯度造成的减产,赔偿产量损失;适于在山西的中南部播种等承诺,这让吴秀云心里踏实了很多。当时卖种子的人还说,这个品种成熟了不炸角。“这正合我意。整地、购种、买化肥、播种……”吴秀云讲述了当时的经历。
“没几天豆苗出土了,我就锄草,紧接着是定苗。锄了三次草,中途打了一次药。人人见了都说你豆子地里没草,管理的又好,豆子一定大丰收。可到了豆子成熟期时,奇怪的现象发生了。有20%的豆子熟了,但炸角到地里去了,80%的豆子还很绿,有荚没豆子。看到其他农户种自己豆种的,豆子成熟的很好,不炸角,产量每亩地能达到225公斤左右,而我9亩地的黄豆产了不到150公斤。”
豆种有问题,吴秀云登陆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网站,当年网上并没有这个品种。难道品种是假的吗?吴秀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立即在村里找了个会摄像的朋友,把地里豆子的成熟情况录了像,并刻制了光盘。又到当地的工商所找有关人员到地里观察。很快和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山西的代理商——“运城河东种业”的马建华经理联系,并请到地里。马经理看后说是下雨和气候的问题。吴秀云告诉记者:“我当时希望能鉴定一下,但马经理说,你要鉴定种子得请高级农艺师,费用自负。要找焦点访谈得10万元。说着,他拿出一份预先准备好的材料,是一个高级农艺师对河津市小梁村一农户对"中黄13"豆种反映的鉴定书。有三条:一是地里有病虫害;二是土壤缺锌;三是什么我记不清了,好像是管理问题吧。总而言之全是农户的问题。这样的农艺师我请他有什么意思呢。最后我提出两个问题:一、同是我这块地,且同是一条豆垅,有的豆子炸角到地里,有的干脆不成熟,差距很大;二、有的农户用自家的种子,豆子长的好,产量高,同时成熟,还不炸角。同在一片地,又是同时播种,同一个气候,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可至今也没有得到任何答复,就不要说解决问题了。”3年过去了,吴秀云不知道,9亩豆子的损失到底该由谁来承担?
事件三:麦种出问题 农民讨公道 2009年5月20日,霍州市工商局12315中心受理举报的电话一阵急响,霍州市辛置镇孙家庄村村民韩平刘打来电话反映:因所购小麦种子存在质量问题,致使种植后没有长出小麦并要求赔偿。电话中说,像他一样情况的村民还有100多户,请求工商局为他们做主。接报后,局长祁海泉立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查看情况,并了解种子来源渠道。
在现场,工商人员会同市种子管理站、市植保站工作人员一道,实地勘查采样,进村入户调查走访。经调查核实,该种子是当地一小麦种子研究所推出的种子,确实是由于他们的原因把已结块的种子卖给了农民,且数量很大,事情发生也是他们不愿看到的。目前,霍州市工商局已进行立案调查,进一步查找种子来源渠道及流向情况。并为种植农户获得必要的经济补偿及民事责任的界定提供客观、公正的法律依据,使受灾农户获得应有的赔偿。
记者点评:近年来,农村消费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农资产品的投诉仍占一定的比例。据省工商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今年1—5月的统计,因种子苗木质量问题投诉的有13起,化肥质量有问题的7起,其它农用生产资料有7起。由于农资产品的特殊性,当出现问题时,往往呈现群体受害的现象。而有的农民在购买时,不注意索要凭证,给维权取证造成困难。为此专家建议,农民朋友要掌握识别假劣农资的基本常识,了解产品的基本信息,购买农资产品时要做到三“看”:看标签、看价格、看包装。
现在有的种子生产商和经销商,对于短时期内质量相对稳定的种子品种,通过更换包装或证明书又以新种子的形式投放市场,以旧充新。有的经营者虚假标注农资产品的功效,欺骗和误导农民。而农资产品季节性又很强,一旦发生问题,会影响农民一年的收成。特别是农民缺乏辨别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能力,受害后,经常是投诉无门,遇到的是层层设卡堵截,得到的答复是“气候特殊”“管理不当”“天灾”等敷衍之语,往往无法挽回损失。而由于个别地方农资管理混乱,执法力量不足,也给不法分子的投机钻营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便成为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工作,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本报记者 王 珏
(
我来说两句